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刘锐//www.workercn.cn2014-08-04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这是中央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我们党对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和深化。新形势和新任务迫使我们必须对目标如何实现、加快发展的战略如何谋划、突破的路径如何选择、创新的举措如何定位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关键问题,做出深入思考和回答。

  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当中,城镇化无疑是近年来日益突出的因素之一。所谓城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产业、资本、市场的集中过程,也是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整个经济活动的集中过程。城镇化通过人口、环境、资本三个主要途径,左右区域经济的发展。

  首先,城镇化通过劳动力的转移,人口的流动带动了运输类行业的发展。人口从农村去往城市,为城市带入了劳动力,有效地转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也影响了区域经济增长的合理程度。近年来,引发人们高度重视的“农民工问题”就是一个典型例证。政府一方面努力消除有碍社会公平的歧视性制度规定,并通过有关法律法规确保农民工的权益得到保障;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教育,开发多种职业培训,以适应社会需求,目的在于提高农村人口的就业水平,确保人均收入稳步提升,从根本上改善人民生活。从全国的整体角度来看,这种人口流动使更多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利用,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城镇化的人口流动离不开政府的有力监管与控制。目前的“围城”现象和“三农”问题就是由人口过度流动导致的,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农业土地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生产和专业化生产达到较高水平,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农业效益得到大幅度提高后,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其次,城镇化的进程带来了环境的巨大改变。我国的自然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资源分布和经济区域结构不匹配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经济的发展不应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而盲目的破坏生态环境也只能导致经济的畸形发展,甚至让我们付出更大的代价去改善它。除了自然环境外,城镇化对于人文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的影响也对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例如,我国就在政策支持环境下实现了一个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农村通过开放市场、实行承包经营、建立乡镇企业、吸引外资等途径,大大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后,我国在投融资体制上的重大改革就是激活社会资本,释放市场能量,从而打造更深层次的开放市场。落后地区要改善区域的市场环境,只能通过企业建设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构建良好的经济环境,使企业充分发展,这才是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

  最后,城镇化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还有资本这个关键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产业化的发展。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快慢,除了和该地区的自然条件、体制和政策环境外,还和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在一些西方工业化的国家,还是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发达的区域都是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在全国地域分工和区域竞争中,拥有一个相对不利的产业结构,并且资源转化率不高。第一产业比重比较大,第二产业的相对大些,第三产业比重相对较小。而城镇化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生长,同时也在城市中扩大了就业面,从而助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资源在区域之间的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情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着结构失衡和产业素质低下等问题。运用区域经济理论加以分析,不难得出,产业结构的问题与西方经济的火候密切相关,而我国产业结构的问题只有通过加快西部地区的开发才能找到有效出路。主要途径就是加快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扩大总量,构建与现代制造业相融合,与现代农业配套的经济运行体制,只有这样才能与城镇化发展步伐相协调,才能解决“留得住”的问题。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