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国家统计局刚刚发布的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核算结果显示,GDP绝对额419908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增长7.5%,三季度增长7.3%.仅从数字上来看,三季度7.3%的增长率,为2009年一季度以来新低。
看到这些数字,不少人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态势有所担忧,产生“下行焦虑”。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过多的担忧和焦虑却大可不必。事实上,部分指标回落在反应了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复杂性的同时,还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利维耶·布朗夏尔认为,增长放缓是中国经济肌体更加健康的表现。在他看来,即使中国经济增速只有6%,在全球范围来看也是很好的表现。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充分展现了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处变不惊的决策定力。用新常态的视角看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发展成绩单,我们会发现许多令人欣慰的新亮点。
前三季度数据中,第三产业增长达到7.9%,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6.7%,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幅达到9.7%,金融业也达到9.1%,而房地产则只有2.3%的最小增幅。这种数字对比,显示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不再单纯追求速度,而是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开始转向更有质量、有效益、合规律、可持续的增长方向。显然,对于正步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而言,GDP增速的微量增减已经不是政府的主要关注点。实质上,在现阶段,比增速更重要的,是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而经济新常态,本质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是原有竞争优势削弱、新竞争优势逐渐形成的过程。
据此可以说,新常态已成为划分新经济和旧经济的一道分水岭。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适应新常态”、“保持平常心态”,绝不是安于现状、无所作为,而是既要神定气闲又要积极地应对。新常态的核心是用新经济、新要素、新模式、新质态所提供的新动能代替旧的经济发展模式,那么,要积极应对,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经济发展的基础建立在优化结构和提升质量上。
显而易见,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形成新竞争优势,必须以质量为重,把质量当成基础性和关键性的要素。李克强总理在中国质量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我们要使中国的发展迈向中高端的水平,质量极为关键。不着力提升质量,经济发展不仅难以升级,也难以为继;不着力提升质量,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不仅难以扩大,也会错失良机;不着力提升质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仅难以实现,而且会引起消费者的怨言。所以,中国经济要再创奇迹、再创辉煌,就不能片面地追求速度,而是必须着力在提升质量上下功夫,以质量的提升来对冲速度的放缓,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
可以想见,随着简政放权、市场开放、价格改革、垄断打破等系列举措的陆续推出,特别是质量强国战略的逐渐实施,改革效应势必会逐步显现,这会极大地冲抵经济增长压力。而只要我们对经济发展充满信心,对面临的挑战不掉以轻心,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呵护好、引导好经济发展中的新趋势,巩固好、加强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好势头,就一定能够完成预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真正打造出中国经济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