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嘉宾:
张东明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南方日报社社长
赖作卿 广东省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陈植奎 广东省扶贫办副调研员
胡 靖 华南师范大学三农研究所所长
李玉泉 广东省住建厅驻村干部
刘志强 全国人大代表
李剑波 广州市从化“泥改办”督察组组长
温文清 梅州市扶贫开发局局长
黄长江 韶关市南雄住建局副局长
罗小苑 河源市紫金县扶贫办主任
杨馥铭 南网、奥一网资深网友
胡 键 南方日报社社委
■主持人:
胡念飞 南方日报机动记者部副主任
精彩语录
◎农村农民的问题需要有效的声音来传达,以此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因此,对于泥砖房改造的问题,南方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要为解决农村农民的实际问题鼓与呼,尽我们媒体的一份责任。——张东明
◎早几年,很多人外出务工赚到钱,有了一定基础的农户就建房了。没有建房的,就是越来越难的,是“硬骨头”。我们也想能不能先将最困难的解决,但有时不是我们想了就可以实现。 ——陈植奎
◎农村建房规划滞后,管的人不知道怎么建才不算违规,说人违规,就需要有规矩,没有规矩怎么能说违规呢?这个规就是农村的规划!但规划是需要钱的,住建部门没有专门的钱给全部村庄都规划一遍。——黄长江
◎低收入怎么界定?怎么才叫低收入?只是一句话说低收入,下面操作就很难,很多腐败的东西就可能出来。有个别村干部好事没有做好,最后出了问题被搞进去了。 ——罗小苑
◎很多地方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效率上,所有的资源都倾向于有效率的事业和项目上,对花钱的、涉及到民生的、没有经济效益的东西,很多方面是很忽视的,这是一个政绩观的改变问题,否则的话什么都改变不了。 ——温文清
作为经济大省的广东,农村依然还有约150万户泥砖房,每逢风雨,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面临威胁。
省委、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对全面解决农村泥砖房问题日夜在心。近期,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派出多路记者前往粤东、粤西、粤北等泥砖房较为严重的山区,通过前期大量调研,推出广东泥砖房调查大型调查报道。报道反映的问题一针见血,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
全面整治农村泥砖房已箭在弦上。为给全省农村泥砖房改造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10月31日,十余位官员、专家、网友齐聚南方报社,为农村泥砖房改造工作建言献策。
帮助农民实现农民的中国梦
主持人:彻底整治全省泥砖房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泥砖房的改造工作。为什么现在要特别提出加快解决泥砖房的问题?
张东明:大量农村泥砖房因水灾倒塌,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农村泥砖房的安全隐患日益突出。
省委、省政府对此非常重视和十分挂心。省委书记胡春华同志在灾区视察时特别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摸清情况,下决心用几年时间解决农村泥砖房问题,改善贫困群众生活条件,提高山区农村防洪抗灾能力。
我们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各方面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制约着广东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泥砖房问题再次暴露这一点。
农村农民的问题需要有效的声音来传达,以此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因此,对于泥砖房改造的问题,南方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要为解决农村农民的实际问题鼓与呼,尽我们媒体的一份责任。但这个事情要真正做成,归根到底还是需要靠党委、政府制订政策、增加投入,靠各级干部积极推动,广大农民合力建设,而且要有比较长的时期才能完成。南方日报愿意长期关注泥砖房改造,通过不同的形式来推动这一问题的解决,使广大农民获得更多的好处。
罗小苑:说实话,农村穷,穷就穷在房子问题。农房改造,老百姓非常期盼,农村最高兴的就是三件事:娶媳妇、建新房、生儿子,现在娶老婆不成问题,生孩子也不成问题,最难的就是建房子。
我以前在紫金县凤安镇当书记时,该镇有个仁里村,在没有挂扶前,一个村的光棍有50多个,村里的男丁已经是30多岁了,还娶不到老婆。后来,在各方努力下,该村建了70栋新房,一下子就娶回27个老婆,人走起路来也有精神了。
早几年,紫金的农房改造就有10000多户,总户数是27000多。这次“8·16”洪灾中,倒下的全部是泥砖房,省委、省政府在十多年的农房改造中立了大功,否则,紫金的伤亡数据可能更大。
中山大学对口帮扶的那个村也是受灾最严重的村,水浸到30多米,刚好中山大学领导对口帮扶的贫困户,在帮扶下建了间两层的楼房,这次水灾,周边都全部浸水,就只剩下那间房子还露出一个顶,上面站了97个村民。
李玉泉:告别泥砖房,我个人认为不是目的,关键是群众的居住安全。国家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完成城镇3600万套保障房,农村人该怎么办?告别泥砖房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为农村人服务。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美丽乡村。现在各地都在规划新城区,中国文人墨客笔下传统山水田园风光,则很难看到了,其实我们农村也同样需要新村,以泥砖房改造为契机,可以帮助农民实现农民的中国梦。
温文清:党委和政府要真正将泥砖房作为一项重大的事情来抓,很多地方发展最重要的是放在效率上,对花钱的、涉及到民生的、没有经济效益的东西,很多方面是很忽视的。投入大、考财力,这是一个方面,其实更重要的是考验政府的决心,也是考验政府对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良心和感情,没有责任、没有感情,这些都推不开,有责任、有感情,所有的机制问题、成立什么领导小组、出台什么政策、安排什么资金这些都不是问题。
改造对象渐成难啃“硬骨头”
南方日报:全省泥砖房改造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陈植奎:我从事农村泥砖房改造工作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从政府补贴开始,广东是从2003年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的,特别是201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泥砖房改造工作,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财政补贴也从最初的每户补助4000元到现在的15000元,补助标准不断提高。
从2004年到现在,根据初步统计,政府扶持帮助完成改造的,到今年底大概完成了10万户,我们计划到2015年还有约20万户要完成。包括这十年农民自己改建的,可能有约70万户已经改造。
南方日报:目前全省泥砖房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按照2007年省扶贫办的摸查统计,全省泥砖房当时统计是340多万户,其中有人居住的200多万户,无人居住的有100多万户。经过这几年的改造,估计全省有人居住的还有150万户左右,无人居住的可能还有约100万户。这是目前的总体情况,数量还是比较大。
早几年,很多人外出务工赚到钱,有了一定基础的农户就建房了。没有建房的,就是越来越难的,是“硬骨头”。我们也想能不能先将最困难的解决,但有时不是我们想了就可以实现。很多是我们补助了他们都无法建起来,我们给他们3万或者5万,农户自己没有一点钱,这是盖不起来。
刘志强:我感觉泥砖房改造的难度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泥砖房目前存在的对象,一是五保户、孤寡老人,他们没有条件建新房子;二是子女出去打工,农户自己还身强力壮,暂时不想离开农村,结果儿女挺有成就,但不肯回农村,也不肯在农村建新房子,而老人家暂时过渡,还在泥砖房中居住;再有就是一些真正的困难户,即使给了补助也没办法建房子。
李剑波:资金问题确实是困扰泥砖房改造的一个难题。刚才你们说财政补贴提高到了15000元,我们从化多了一倍,但是也遇到了问题。从化一户农户要建房子,不说80平米,就说70平米,政府补贴3万元,广州市财政负责8成,从化当地负责2成,也就是说广州24000元、从化6000元。但材料人工加起来,就平均要1000元钱一平米,70平米就需要7万。政府补贴3万,农户的缺口还有4万。
现在还在住泥砖房的,可想象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情况,所以即便你给了指标,同意他们改造,但他们改造的意愿、动力和信心都不强,有些甚至放弃改造的意愿。
村庄缺乏规划难免乱建
南方日报:在泥砖房改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陈植奎:现在农村留下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或者是儿童妇女,这部分群体的思想观念很难转变,如果家里还住着泥砖房,想让他们拆旧建新,他们对政策很难理解和接受。
农村泥砖房改造的规划比较落后,有新房没有新村的情况比较普遍。全省2万多个村,一个村的规划可能要五六十万。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将耕地承包给农民,很多农民认为土地就是自己的,经常随意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建房。加上政府对农村建设的规划比较滞后,农村村庄规划也比较滞后,一户一宅基地的政策监管还不够到位,导致现在农村普遍存在建了新房没有新村,生活垃圾、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白色污染比较严重的情况。
黄长江:南雄是偏远山区,村庄都是很小的,两三万元也有人去做规划,但是这三万块钱也拿不出啊。村里的收入一年就是2万元,近年的贫困标准是村集体收入突破3万元就脱贫了。
要将这个规制订好,没有这个规怎么说人家违规呢?建的人也不知道到哪儿建,泥砖房也拆不了,只有在自己的承包地里建。以前做土地分配时没有留有集体的宅基地,可能当时也没有想到那么多,现在说要规划一个村庄,没有宅基地怎么规划?所以,农民就在自己的自留地上建房子,反正这也是一个民生问题,等到房子建起来了,你想要拆掉他建好的房子,引发的社会矛盾就非常大。
规划是管理的基础,规划要考虑到村庄的各种功能和配置,生产用房、居住用房、紧急避难场所、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等,没有规划肯定就会乱建。
宅基地调配不能只堵不疏
南方日报:我们的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泥砖房改造普遍面临土地指标的问题。
李剑波:现在从化良口、吕田、鳌头等作为广州北部山区镇,这几年也搞了很多集中改造点,虽然搞得比较成功,但问题是在实操的过程中,遇到了用地的问题。比如说整条村,因为在山区,现在要搞集中改造,将房子全部拆了之后要重新规划,有些宅基地小的,土地指标就不够,宅基地调配就存在困难。
泥砖房改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用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政府要解决用地难的问题。如从化,2011年的用地指标才3000多亩,单是满足房地产、市一级重点项目,根本没有多少指标给老百姓。但是农民的孩子大了,要结婚,不够住,肯定要建房子,一建就是违法用地。政府是否应该留条路给人家,只堵不疏是不行的。
南方日报:泥砖房改造的政策向收入较低的贫困户倾斜,但目前最难解决的也是这部分贫困群体,有些非贫困家庭依然住在泥砖房中,但却不列入政策补助范围。如何把握泥砖房改造指标分配的问题?
罗小苑:我们在执行政策时碰到一个问题,低收入怎么界定?怎么才叫低收入?只是一句话说低收入,下面操作就很难,很多腐败的东西就可能出来。去年,紫金县就处理了十多个村干部,事没有做好,结果把村干部搞进去了。因为没有硬性明确的规定,村干部操作时怎么样做呢,我的亲戚、跟我关系比较好的就搞上去。
南方日报: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问题?
罗小苑:因为我们的规划是5年为准,2011年到2015年,5年内有很大变动啊,我总觉得这样操作很难,省扶贫办都很理解了,让我们在指标内灵活调。紫金有27000多户,就在这里面调吧,最后调来调去,总有人没有了,没了他找谁啊?他说我原来有名的,现在没有调到,是不是指标都给你家亲戚了啊?所以,矛盾就搞多了,我认为以5年来搞规划的确是不科学的。
南方日报记者 汤凯锋 张学斌
实习生 曹菲 杨璐 叶碧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