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破除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误区
//www.workercn.cn2014-02-10来源:江西日报
分享到:更多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这一要求,明确将生态文明从一般意义上的生态保护、环境建设等狭义范畴提升到社会发展文明进程的高度,使得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改变的战略任务。要将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就必须破除一些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误区。

  在生态文明内涵的认识上,存在仅停留在自然生态层面上的误区。生态文明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包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所呈现的良好自然生态景象,也包括人类为改善生态环境所采取的相关制度和措施,还包括人们在与自然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社会体制、生活方式。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论认为,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和对立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紧张和对立,生态难题实质上是社会问题。要从根本上抑制生态灾难,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应当完善和变革社会体制,而不应停留在自然生态层面,不应仅局限于自然生态的治理和保护。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传承上,存在轻视工业文明的误区。当前,在研究、探讨生态文明建设时,有一种轻视工业文明的倾向,有的人认为工业化的文明形态已经结束,我们正在步入生态化的文明形态。事实上工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工业文明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明。对于总体尚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的我国来讲,如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善工业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生态文明是在吸取人类社会历史所有文明成果基础上产生的。作为离生态文明最近的一个文明,工业文明的高度发展将为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轻视工业文明,对生态文明建设会带来危害。当然,在发展工业文明时,要特别关注向生态文明的过渡和衔接。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上,存在过于以行政区为主体的误区。目前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主要依靠各级政府来推进。这种模式在建设效率上有很大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比如,在现行分税制和绩效考核体系下,一旦生态文明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出现“冲突”,一些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可能遭受一定阻力;在跨界生态区域,由于跨界生态环境的产权难以确定,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的分割使得生态合作治理机制缺乏,从而造成跨界区域的资源环境被无序消费;在生态流域内,生态服务提供者的损失和应得的补偿,与生态服务受益者的收益和应支付的成本不对等,从而造成流域生态保护难以持续。要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就需要成立跨界的权威组织机构,既要依托现有的体制和组织,又要运用生态文明的理念和要求对其进行提升和改造。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上,存在指标不系统的误区。目前一些地方使用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标比较单一,只从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层次设计和考核;对于社会进步的指标设计较少,且基本为定性指标或参考性指标。要使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求,必须对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系统进行科学设计:一要建立动态、规范、完善的生态文明考评指标体系,既要考虑自然环境,又要考虑社会进步;二要设立合理可行的考评机制,既要做到政府考核、公众考核以及专家考核相结合,又要兼顾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三要设置科学的奖惩机制,既要将考评纳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也要纳入领导干部个人考评。

  (作者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 徐 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