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对于“花样百出的培训理由”,应该拨云见日,防范“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法;对于“培训费预算的报销黑洞”,应该及时对预算和公款培训项目进行调整,不让违规者有机可趁;对于“将培训当福利”的做法,应该正本清源,培训的归培训、福利的归福利,禁止“错配”,禁止通过“技术手段”违规报销;对于“协会组织”之类似乎带有组织决定的项目,也应该从源头上清理,预防培训上的腐败。
据新华社10月26日报道,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中组部、教育部7月底下发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参加社会化培训有关事项的通知,严禁领导干部参加高收费的培训项目和各类名为学习提高、实为交友联谊的培训项目;严禁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和各高等学校举办允许领导干部参加的高收费培训项目。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禁读令”颁布近三个月,多地出现官员退学现象,同时,一些高收费社会化培训仍在向受“禁读令”约束的人员招生,部分事业单位、国企领导干部仍在参加多种形式的高收费培训。
动辄十几万元、几十万元的高收费社会化培训项目,因其招生主体官员化、费用来源公款化、学习内容联谊化而饱受公众诟病和媒体质疑,有关部门为此下发“禁读令”,社会各界期待这样的禁令能够发挥作用。但是,相关调查给出的图景,让我们认识到“禁读令”实施以来虽然产生了不小的变化,但官员参加的高价培训仍然没有根绝,其中的原因值得剖析。
原因之一,相关制度、机制没有跟上。比如,预算费用管理没有及时调整。一些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年初都制定了培训预算或者预留了相关的费用,“禁读令”下发后,这些单位或部门并没有及时调整预算安排和费用使用规定,仍然以培训费用列支,给一些人留下了违规的空间。
原因之二,一些人的意识仍然局限于过去的思维框框里,认为“禁读令”没有强制约束力,只是“走过场”,一阵风过去后就算了,并没有把“禁读令”的约束放在眼里。
原因之三,监督存在短板。但凡违法违规的行为都怕见光,如果违法违规行为被及时发现并制止,就会起到震慑作用。由于缺乏精准的监督,导致一些官员热衷的高收费培训项目禁而不止、禁而不绝。
有些网友希望,有关部门将实施“八项规定”的力度用在“禁读令”上,让违规者不敢违规。可见公众对执行“禁读令”的期盼。有关部门应该有的放矢地进行整治。对于“花样百出的培训理由”,应该拨云见日,防范“挂羊头卖狗肉”的手法;对于“培训费预算的报销黑洞”,应该及时对预算和公款培训项目进行调整,不让违规者有机可趁;对于“将培训当福利”的做法,应该正本清源,培训的归培训、福利的归福利,禁止“错配”,禁止通过“技术手段”违规报销;对于“协会组织”之类似乎带有组织决定的项目,也应该从源头上清理,预防培训上的腐败。
“禁读令”效果不彰,监督不到位是短板。对此,有关部门应该在进一步规范管理官员培训的同时,尽快补上监督不到位这一短板,让“禁读令”令行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