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春晚一小步 改革一大步
//www.workercn.cn2014-01-28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赵凤兰

  请来冯小刚这个“大厨”捣鼓春晚年夜饭,无疑是央视春晚30多年来最大的变革。尽管这些年春晚每年都在倡导改革,“开门办春晚”这5个字也总被主创人员挂在嘴边,但春晚的这扇门似乎总开得不够大,无论是“竞标”“投票”换导演,还是一改居高临下的姿态,大胆起用草根演员,春晚的革新依然只是“皮囊”的修整,并没有触及“肌理”。2014年马年春晚前所未有地打破体制束缚,向冯小刚等圈外人伸出橄榄枝,着实是一次实打实的、伤筋动骨、釜底抽薪式的变革,它让过去只开了点门缝的央视春晚在马年门户大开。

  春晚这顿年夜饭很多年都是央视独家定制自产自销,每年“大厨”一茬茬地换,但“年夜饭”仍难令观众“唇齿留香”。春晚原本只是一场普通的综艺晚会,却因背负着特殊的身份和地位而演变为一种“图腾”式的文化象征,代表着一个大国的文化形象。每年创作者挖空心思、如履薄冰,在“高端大气上档次”上做文章,但春晚终因其居“庙堂之高”的尊贵姿态与普通大众渐行渐远。这些年,春晚的创作者逐渐意识到这一点,开始让春晚走下神坛,走出象牙塔,以“亲民低姿接地气”的面貌向普罗大众靠拢,但背负“盛名”和期待的春晚终难逃脱多年被体制“格式化”了的命脉,春晚的创作者越来越无所适从。

  如同足球改革,改来改去,大家发现还是得改革足协一样,春晚改来改去,最后发觉还得改央视的用人体制。体制不变,春晚的改革只是小打小闹,并无大力度的“刷新”。只有真正破除门户之见,打破体制机制的限制,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广纳天下英才,网罗社会精英和民间集体智慧,唯能人、才人是用,让社会“活水”流向春晚,春晚的生命力方能被激活,大量优秀的艺术人才和文艺作品才有出头之日。马年春晚的开放有了大胆而切实的举动,既打破春晚多年不让外人插手的先例,又邀请了社会各界、民间艺术家、草根明星同台,这标志着春晚朝真正改革体制、走下神坛、走出象牙塔、走向民间,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开门办春晚”不仅是让春晚变得好看、“活”起来,也是春晚市场化的标志。春晚的改革不仅仅是一台晚会的革新,更是中国文艺发展创新的一个风向标,是文化体制改革思潮在一台综艺晚会中的投射。连央视春晚这种亿万观众瞩目的文艺产品都在走市场、忙改革,国内其他电视台和文艺院团岂能熟视无睹,继续享受多年在体制内的保护伞下积习的惰性与优越?作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电视节目,春晚的出现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电视文化崛起的重要标志,它今天的成长和变革同样也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窗口和缩影。既然春晚改革的大门已拉开,就不太容易再关上,剩下的就是看它如何在改革的大旗下、在市场的搏击中变得更好看、更亲民、更有创造性。

  十八大报告里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前不久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提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针对当前文化发展中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文化单位需要通过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开门”办文化的形式予以破解,真正将富有才华和创造力的人才引进,将阻碍艺术发展的传统思维和僵化的机制摒弃,汲取社会精英和民间高手的才情和智慧,让优秀的精品艺术冒尖,让投机的伪艺术“下岗”,让“吃政府”饭的演出脱掉“官帽”走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文化“软”实力,还老百姓以“真”艺术。“开门办春晚”,令人欣赏和期待。从过去开门缝到如今门户大开,是央视春晚的一小步,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大步。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