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姜朝皋的一二三四
——杂说戏剧人漫笔
//www.workercn.cn2014-07-24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康式昭

  鹰潭。霪雨初霁,彩虹高挂。俏丽如画的龙虎山下,聚集了来自全国的30多名文艺、戏剧、教育等界朋友,奔向一个共同的目标:研讨鹰潭籍剧作家姜朝皋的戏剧创作,向他的“坚守与超越”致敬。对于“老而学习之”的本人来说,参与研讨,说了,听了,看了,想了,沉下心来,倒也理出了个姜朝皋先生的“一二三四”。

  先说一。这“一身正气”的首发权,在《剧本》杂志主编黎继德。他说:“朝皋为人正。作品中总荡漾着一股正气,弘扬着一种正义。”这“首先得益于他本人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价值取向。他热爱新中国,热爱共产党,热爱人民,认真地对待创作”。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陈建文则概括为:“姜朝皋的作品始终牢牢把握时代和生活的本质,坚持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为主线,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创作,从而赋予了作品全新的思想品位和艺术感染力。”说得好!我以为,对于一般人而言,“正”, 首先是为人正直、作风正派,富于正义感等等,这一堆“正”,朝皋自然秉赋之;但对一个作家而言,“正”,还要“正”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美丑观,特别是文艺观上,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创作之中。朝皋亦如是。

  我想强调地举出一点:朝皋久享盛誉的历史题材剧作,就非常出色地运用了唯物史观和辩证思辨方法,往往于陈见中别开生面地翻出新意,让人耳目一新,深受震撼。如,写文姬归汉故事的剧作《胡风汉月》。说句不客气的话,两千多年来,在汉族中心主义、封建正统观念的禁锢下,在妖魔化少数民族的传承中,这个故事向来就从根本上被扭曲了,被颠倒了。而朝皋摆脱陈见,端正视角,站在大中华民族的立场上,研读史实,获取真知。于是,我们惊喜地看到,该剧一反积习,塑造了对峙双方——汉和匈奴的两位杰出人物:左贤王和蔡文姬。一个是草原雄鹰,一个是汉家烈女。两个民族、两种文化的交集、碰撞、交锋、融汇,铸就了一段凄美的爱情,唱响了一曲团结之歌。顺便说一句,这出戏不仅剧目勇夺第八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第十届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编剧奖,而且成就了4朵“梅花”:评剧刘秀荣以此夺得二度梅,赵立华扮左贤王、徐金仙选场组合,夺得一度梅,改编为越剧,嵊州黄美菊也借此获梅!

  其二,两袖清风。这显然不是就“为官清廉”而言,朝皋似乎没当过什么大官,担任过清水衙门、鹰潭市文化局(后为文广新局)副局长而已,有政声,无绯闻。这“清风”也者,还是从剧作家的特定身份说的。指的是:安于清贫,甘于寂寞,不为利诱,不以时异,甘守戏曲创作阵地,数十年如一日。

  毋庸讳言,要论耍笔杆来钱,当今首推写电视剧,特别是连续剧,几十集下来,动辄上百万、几百万。写戏曲剧本则要冷清得多,落寞得多,辛苦得多。而且,当不完的“被告”,听不尽的“指令”,改而又改,折腾得心力交瘁。而能写戏曲剧本的,又何尝不能写电视剧!于是,一个时期以来,戏曲写作界大量水土流失,令人叹惋。而朝皋始终不为风向所左右,不为物欲所动摇,坚持戏曲创作,坚守阵地,不停地为全国各院团写戏,而且,合理计酬,不敲竹杠,不耍大牌,不讲待遇,没有名编的坏毛病。“两袖清风”云云,决非谬赞。

  我在研讨会上曾经说过:“朝皋是戏曲剧坛勤奋耕耘、收获丰硕、卓有成就的剧作家,一个死守阵地、死心塌地、‘死不改悔’的编剧人。他,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安于清贫,甘于寂寞;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德艺双馨,大家风范。”一己之言,言之由衷。

  其三,三管齐下。三管者,三支笔也。当前,国家执行的剧目政策是“三并举”:整理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创编现代戏。朝皋正是手握三管笔,悉心从事这三方面的写作。

  戏剧圈里的朋友尽知,以往,朝皋的长项在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国剧协致研讨会贺信中称他“是当代杰出的剧作家”,而且“特别是以历史题材剧本的创作见长,在历史题材剧目的开拓与出新上成就突出”。而文化部艺术司的贺信中所列举其成功的作品,也多为历史剧。他的成名作《贵人遗香》,1994年斩获文化部第四届文华新剧目奖和文华编剧奖,并入选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教材,奠定了他历史剧高手的地位。《胡风汉月》《梦断婺江》、《雀台歌女》、《天山丽人》、《长剑魂》等,更让他声名远播。这是铁定的事实。但如今,倒是真要去去陈见,另眼相看了。朝皋在开拓进取,在突破既往,一句话,他“三管齐下”了!

  先说整理改编传统戏,其代表作当数婺剧青春版《穆桂英》。这一题材许多剧种都有,婺剧折子戏《辕门斩子》,更是久负盛名,常演不衰。但总的看,其间仍难免精彩与平庸杂糅,枝蔓偏多,拖沓冗长。朝皋动了一番中型手术:一保二删三增。一保是保其精华,扬其优长。保持原剧轻喜剧色彩,保持穆桂英“野性”活泼的性格特征,保持曲折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剧作好看、好听、好玩。二删是删削,删去可有可无的人物、过场、枝蔓,特别是删去了“降龙木”的设置。按传统说法,穆桂英破辽邦天门阵,靠的是宝物降龙木,挥舞一番,阵破敌败。各现有剧目都是这么编的。作为民间传说,无可厚非,老戏也可照演不误,但这毕竟太简单化,也不尽合理,重“木”的神奇而轻“人”的智勇,经不住推敲。新版大胆删去之,设计穆桂英为总兵义女,自幼习兵法,早吃透天门阵玄机,以“破阵图”献之,并依靠此图破阵得胜。全剧以布阵开场,接着以讲阵图、画阵图、献阵图,一线贯穿,最后以破阵收尾。这就破中有立、删中有增了。通过导演和演员精彩的二度呈现,给这部传统戏赋予现代品格,焕发出全新的光彩。剧目连获大奖,饰演穆桂英的婺剧新秀杨霞云也一举荣登“白玉兰奖”榜首。

  说起编创现代戏,近些年来,朝皋成就非常突出,剧目表可以列出一长串:评剧《红星谣》、京剧《血沃芳草》、赣剧《碧血黄花》、赣剧《詹天佑》、婺剧《铁血红颜》(以上大体可归于革命历史题材),以及直面现实的婺剧《鸡毛飞上天》、赣剧《青衣》、畲歌戏《七彩畲乡》、越剧《平安枫桥》、越剧《马寅初》等等。

  《马寅初》是朝皋现实题材创作的新收获,也是他迄今达到的至高点。今年6月23日,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为推出这部戏的浙江嵊州市越剧传承保护中心,颁发了中国戏曲现代戏剧目突出贡献奖,为姜朝皋颁发了中国戏曲现代戏编剧突出贡献奖,为马寅初的扮演者张伟忠颁发了中国戏曲现代戏表演突出贡献奖。在颁奖词中,特别强调了3点:一是该剧“成功地塑造了马寅初始终以人民和国家利益为重,坚持真理、刚直不阿的艺术形象,体现了一代‘国士典范’‘民族楷模’的崇高人格”。 二是该剧“在我国当前的社会名人真人真事题材创作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三是“拓展了越剧的题材和主题”,“它以男女同台的演出形式,既保留了清丽婉约之美,又具有阳刚之美,对越剧剧种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此论极是。

  四是四季丰收。按照自然界的规律,理应是春种秋收,春华秋实。而谈到姜朝皋的笔耕,则可以用8个字概括:勤耕不辍,四季丰收。

  说“勤耕”,首先是勤奋,更要紧的是认真。每个作品他都倾尽全力,力争上乘。从来不存在“挣钱戏”和“争奖戏”(或曰“商品”“艺术品”)之分,一如某些大编大导所奉行的准则。基于此,他的剧作反倒是“成活率” 既高,“中奖率”也高。初步算了算,就当今戏剧类的全国性奖项说,他几乎全部收入囊中: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中国艺术节奖,中国戏剧节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戏剧“金孔雀”奖,中国评剧节奖,中国戏曲学会金盾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突出贡献奖等等,3次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不仅如此,还走出国门,荣获巴黎中国戏剧节最高奖——评委会特别奖。

  这一切,都不过是对他辛勤劳作的肯定和回报,是激励他奋然前行的助推剂。相信他,不会辜负圈内圈外人们的期盼的。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