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小升初改革如何落地?
//www.workercn.cn2014-02-25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遍及全国的小升初改革已然破题,这一可视为最具力度和突破性的政策安排将如何在现实中不打折扣地落实,可能遇到的阻力是什么,靠什么化解?如何保证不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政策一出,专家随即投书本报,共同探讨这一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冯铁山:

  小升初改革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新一轮“竞争性”教育怪象会否潜滋暗长

  受强制的群体可否心悦诚服接受入学安排

  如何破解既得利益集团对自身利益的维护

  根据教育组织行为理论,对于政策实施而言,既要关注教育主体教育正义的诉求,力争使资源分配、师资水平、入学条件等方面达到相对公平,努力实现小升初免试入学程序上、教育过程中的公平,还要保障小升初相关人员的知情权及其参与教育监督、检测的机会。这不仅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而且对基础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教育正义

  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前提

  义务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普惠性教育。然而,受市场经济及“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传统教育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义务教育已然成为择校以及因择校引起的“占坑”“奥赛”等选拔考试为主的竞争性教育。表面上看,根源在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强烈愿望、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矛盾日益突出,实质仍在于人们渴望受到教育公平的待遇。任何教育政策,尤其是涉及社会全体教育利益、教育资源分配的政策,意味着对社会教育资源、权利和教育机会等因素进行不同分配,这就导致不同利益群体的权益、利益或多或少地受到冲击。“学校没有选择学生的权利”,但并没有否定学生与学生家长选择学校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小升初政策必然冲击或难以满足部分群体或个体的内在利益需求,他们自然会对该项政策采取抵制的态度并通过各种手段或方法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势必导致新一轮“竞争性”教育怪现象的潜滋暗长。

  学术标准

  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保障

  《意见》对招生范围划定、入学对象确定,尤其是学区优质初中学位名额分配具有强制性的规定。如何让受强制的群体心悦诚服地接受入学安排?如何让体现教育公平的教育正义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社会意识?首先,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在思想上落实教育公平的真正内涵——教育公平并不是绝对按同样的教育资源、教育手段来对待学生,也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同样的学业成就,而是要在义务教育阶段夯实每个学生的学业基础,从而最大限度地、全面和谐地发展基本素质。其次,借鉴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建立学校办学学术标准”的做法,根据义务教育的宗旨制定学科学术标准,让学生明确应该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水平,也让教师知晓并对照标准进行教育教学;接着,制定更加严格的义务教育师资学术标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最后,加强对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督导评估,进一步规范中小学的办学行为,逐步取消等级学校,淡化窗口学校,最终促使达标学校均衡发展。这就建立各利益群体,尤其是参与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家长的信心——每所学校都是可成才的,都是值得信赖的。

  师资水平

  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关键

  当前,义务教育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差距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师资力量软件的差距,二是教学设施硬件的差距。在教学设施硬件条件普遍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初中师资均衡配备与发展的问题成为有效实施小升初政策中最为关键的因素。调研发现,学生家长择校的首要原因也不在于硬件设施,而在于师资条件。在提高教师个体素质方面,一方面严格根据教师的学术标准把好入门关,另一方面加大教师在职培训与考核的力度,促使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在教师队伍群体素质提高方面,除了建立并实施名特优教师校际交流、轮换制度外,还必须从如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其一,采取“铺路子、搭台子、压担子、立状子、给位子”等办法,为每一位教师成为骨干教师、名特优教师创设各种有利的条件;其二,加大“青蓝工程”的力度,将骨干教师、名特优教师带徒制纳入教师职称评聘、评优晋级体系,让他们承担并履行帮助薄弱学校、待发展教师自身“造血”的责任和义务;其三,完善并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竞争上岗、转岗、待岗、师德师风建设实施细则等一整套人事制度,形成竞争上岗、优化组合、职责清楚、层层负责的用人机制以及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的综合考核评估体系;其四,实行“校内、区内特色教师专家聘制度”,鼓励每一位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出思想、勤实践、轻负荷、高成就,从而自成一家。职称评聘侧重长期工作业绩与综合素质,专家评聘侧重日常成效与特色专长,双管齐下,实现教师“才华创造业绩,业绩促长才华”专业成长处于高位运转的态势。

  资源共享

  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支撑

  小升初免试入学最大的阻碍和阻力来自于既得利益集团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名校办民校”的“跨区招生策略”。这些省市示范中学明办或暗办的学校依托公办名校的“牌子”、投资方的“票子”以及地方政府的“面子”,凭借教学、人才等资源的优势,兴起一轮又一轮的“生源大战”,造成社会各种奥数培训及选拔性考试风波迭起。破解方法除政策规定外,还得切中肯綮——从资源共享上做文章,借助信息技术打造“学区、区域、城乡一体”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首先,探索学区范围内依托一所或几所办学质量较高的学校,联合周围的若干学校建立学区教学联合体或教学联盟,统筹规划教学、人才资源配置,破除“条块分割”“小而全”的思想,实现硬件与软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均衡发展。其次,以区域为单位,借鉴高校精品课程、精品视频资源共享课程机制,建设区域“精品课程”和“精品教研”工程。最后,加强城乡学校之间的联手合作,实现城乡教育资源共享。

  均衡发展

  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的基础

  义务教育是体现国家意志和教育理想的基本载体,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和时代的创新性等特质。这些本质属性决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初中公办与民办学校既不能自行其是、无序竞争,也不能死水一潭,缺乏活力。有效落实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必须落实统筹规划、良性互动、均衡发展的原则。首先,政府对学区、区域内的中小学发展应该做好统筹规划工作。其次,统筹规划应该将公办、民办视为一体,不能厚此薄彼,让民办学校立足于整个基础教育体系,而不是独立于公办体系之外,任其任意作为或自生自灭。其三,统筹规划还意味着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不是“一次性消费”,而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其四,统筹规划还预示着小升初免试入学绝不是“齐步走”,意味着应该履行“优势互补”“优中扶优”战略决策,既满足人民群众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教育正义诉求,也让部分学校,尤其是有特色的民办学校承担拔尖后备人才培养任务以满足特殊人才的差异教育需要。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顾明远:

  攻克教育顽疾的一次突破

  大城市小升初择校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家长,也困扰着教育部门。它不仅影响到教育公平,也造成教育的激烈竞争而导致的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教育部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规定小升初不考试,就近入学。但由于学校发展不均衡、政策不配套,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现在时机已到,首先经过几年的努力,各地都投入大量资金改善薄弱学校,有些城市用集团办学的方法,由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以及采取教师流动、资源共享等举措,使得区域内的学校逐渐趋于均衡。就近入学的条件已经成熟。教育部颁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适逢其时。

  近年来,大家都在议论教育公平问题,诟病教育不公,似乎是一件坏事,但仔细一想,这是社会发达、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当社会还不发达,教育还处于精英教育阶段的时期,哪里提得上教育公平的问题。只有等到教育普及以后,人人都有接受教育机会的时候,教育公平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但由于长期以来学校发展不均衡,所以出现了择校的竞争。这种竞争造成了学生学业负担过重,损害了学生的健康、挫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耗费了家长的大量精力和财力,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风气。因此,解决小升初的择校问题,不仅是解决教育公平问题,也是解决当前教育顽症的突破口。它使教育还原到本质,立德树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创新人才。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