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核心价值观与文化自信
//www.workercn.cn2014-06-15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禹天建 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

  ■仝兴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指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强调全社会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当今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前所未有,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加之,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领域出现了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一部分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社会大众对信仰、道德,对主流价值和共同信念的关注、要求尤为强烈。个人需要信仰指导,社会需要道德引领,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更加重要。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为基本内容的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把价值观领域的理想与现实、社会与个人紧密结合在一起。一方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具有极强的理论引导性,另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同时还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厚重历史文化传承性和广泛的民族认同感。

  任何国家和民族在不同时期都会有与其相适应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能否为大众所接受,能否成为社会的共识,取决于其是否根源于传统文化,是否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尤其是是否能够体现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充分显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从根本上讲,没有文化自信,一个国家就不是真正的独立,一个民族就得不到真正的解放,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必须要有文化自信作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笔者以为,应该加上文化自信。无论是道路的选择与坚持、理论的传承与创新,还是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无一不是建立在相应的文化基础之上。可以说,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根基。

  文化自信是对既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与肯定。坚定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0年7月25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出席海外华裔及港澳台地区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开营仪式上的讲话中,谈到了“民族之根、文化之魂和复兴之梦”,指出“团结统一的中华民族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梦’”。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推动国家前进的方向和发展的力量。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今年2月24日就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习近平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些提法,充分印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所倡导的内容,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体现着中华传统美德和人类的美好追求,展示出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征,彰显了党和国家高度的文化自信。

  坚持文化自信,要敢于并积极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越是自信,越能够主动借鉴、吸收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面对全球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我们更应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敢于求同存异,加强与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借鉴、吸收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当然,对待外来文化,既不能盲目崇拜,更不能完全借鉴或不加评判地照抄照搬。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产生、发展、繁荣的基础和条件,离开了这些,文化所发挥的作用也必定不同。尤其是还要提防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打着文化交流、文化开放的幌子,进行文化渗透,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总之,对待外来文化,我们要不自傲、不自卑、不自闭、不盲从,既要海纳千流,还要择善而从,这才是应有的文化自信。

  对于高校来说,要充分发挥文化高地的灯塔作用,担当起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基地;担当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成为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阵地。

  要具有正义意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意识形态,这就是正义意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意识形态是正义的,所以才能站到道德的高度。要做到理直气壮,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师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要具有责任意识。广大教师必须明确自身在大学生中增强文化自信的使命和责任,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授与传播;要带头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帮助大学生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养大学生在生命责任、他人责任、家庭责任等层面的责任担当意识,培养他们作为党的接班人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要具有先进意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的生产、传播等手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广大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善于借助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占领文化传播新阵地。文化需要不断创新,要准确把握文化发展趋势和发展前景,不仅注重培养人才,也要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着力推进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为增强文化自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系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威海分校党委书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