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www.workercn.cn2014-07-11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到:更多

  

  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教育部高教司司长 张大良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各学科专业教材编写之中,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材体系。也就是要根据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写入德育等相关学科教材中,渗透到其他学科专业教材中,使各学科专业的教材能全面体现、系统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认知、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哲学、历史、文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重要作用,同时在所有课程的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个重要基础,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体系,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重点,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提升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让教师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拥护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提高育人效果。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学生头脑,就是要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体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准则和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成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素质要求。这是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实效的关键。既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还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体系。对于大学生而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要将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实现“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从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历程中创造人生辉煌。对于学校而言,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引导、组织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大学生道德实践活动和人文实践活动。在高校还要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要创新学校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切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干部师生员工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家的实际行动。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应把握三个维度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 王炳林

  马克思主义是灵魂。我们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从一般意义上为世界社会主义凝练核心价值观,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哪里?来源于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就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只有如此,群众才能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信仰的确立来自理论的认知。共产党员信仰共产主义,就是因为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没有这个理论的认知,就不可能确立这个信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要进行辩证地分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能简单地复古,不能让沉渣泛起。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中与马克思主义有契合之处的内容,都是有时代价值的精华。一是弘扬传统文化中的唯物论思想;二是弘扬传统文化中的辩证法思想;三是弘扬传统文化中“大同”社会理想。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面向世界,既要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又要能够引领人类历史发展趋势和方向。我们要有开放的胸襟、宽阔的视野,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既要反对把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作为“普世价值”,也不能把属于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的精神价值拱手让给西方。人类有共同的价值是肯定的,例如,人类都希望得到自由平等,都希望被尊重,都希望有幸福生活,等等。在借鉴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要注重传播中国声音,扩大中国的影响,要超越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野和境界,敢于引领人类历史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凝聚力。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院长 李松林

  中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

  第一,为了应对西方价值观对中国不断渗透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就主张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冷战结束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价值观渗透主要表现为:一是仍然坚持其“冷战”思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文化、科技等软性力量来推行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进行文化扩张与渗透。二是近年来美国领导人把宣扬西方价值观作为自己的施政纲领。从克林顿、小布什到奥巴马,几乎每一任美国总统在就职演说时都讲价值观问题。三是利用互联网及其他传媒,利用文化交流、高层论坛、电影电视、学术研讨等途径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诋毁和批判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四是西方国家以新式的宗教渗透作为对华文化渗透的有效手段。五是通过资助、扶持中国的某些“西化精英”达到实现“和平演变”的目的。有鉴于此,应对西方的价值理念渗透,习近平在2013年8月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要对国人特别是年轻人“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第二,为了应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仍然处在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的深刻转型过程之中,在社会中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和心态。如何应对社会转型,消除社会负面心态,凝聚全社会的力量,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当今执政党的首要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首先明确提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只有不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增强人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才能“坚定全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意志和决心”。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与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变,才能真正消除社会负面心态,凝聚社会共识。

  第三,从严管党治党的需要。之所以将从严管党治党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是因为党风与社会风气交织在一起。党风出现问题必然导致社会风气不正,社会风气不正又会反转过来影响党风。

  第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需要。怎样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来,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必须通过提出一个主题与核心概念,借以感召和激励人民与我们党共同奋斗。而“中国梦是一种形象的表达,是一个最大公约数,是一种为群众易于接受的表述”。中国梦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表现形式。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