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大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
杨霞 张春阳//www.workercn.cn2014-11-15来源:郑州日报
分享到:更多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发散性思维就为这个源泉源源不断地流淌提供更宽阔的通道。

  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首先,发散性思维是人在创作过程中,观念和想象的自由发挥,是人脑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事物的一种更加广泛、更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它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也是新产品、新技术的启航。其次,发散性思维是克服人们头脑中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考问题的过程,是人脑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的关键,使发散性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会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再次,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最后,发散性思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随后的收敛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使得人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会有多种选择、多种结果。如果发散性思维在数量上有足够的保证,就有可能做出不同寻常、异于他人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发散性思维?首先,要扩展思维广度。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对于同一个问题的解决,尽可能地在更广阔的范围之内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性。备课的时候广泛查阅资料,将相关的问题、事物帮助学生建立起关联关系并总结出规律性;案例分析尽可能讲解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案,剖析方案利弊,无论是最佳方案还是没有价值的方案,交由学生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想象空间,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其次,要扩大观察范围。教师在课上及课下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无论是身边的事物还是网络及媒体上的见闻,都要留有记忆储存,为思维注意力的转移与分配做好储备,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取之、用之。再次,要避免一味求同。教学中,有些问题的答案具有非唯一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尽可能的与众不同,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有些想法、方案不可行,也要鼓励同学充分发表不同见解,这种碰撞、交流,非常有利于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要培养团队精神。现实社会中,几乎没有一件工程是个人行为,更多的是需要大家协同作战、集思广益。因此,在教学上教师应当多为学生创造研究学习、小组讨论等有利于团队协同学习的机会,多进行讨论式学习,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关心他人,多为学生创造沟通与合作的学习机会。同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建立情感上的沟通,调动学生对问题的兴趣,提出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研讨课题,让学生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