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四川省总工会屏山扶贫侧记
姊妹村的致富竞赛
——四川省总工会屏山扶贫侧记
核心提示:宜宾市屏山县富荣镇楠木村和撕栗村山水相依,土地相连,形同姊妹。原本都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因省总工会帮扶,先后初步实现和正在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命运如此相似,具体情况却各不相同。发展靠什么?村民们有着不同解读。
姊妹村对比:楠木村:2007年,人均年收入2700余元。2012年,人均年收入达11750元,是省总工会定点帮扶5年、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示范村;撕栗村:2012年,人均年收入4000余元。2013年成为省总工会对口帮扶对象,是正经历发展蜕变的贫困村。
帮扶促巨变 榜样示范惹人羡“哎呀,几年没来楠木村,简直都认不出了。”12月12日上午,一走下省总工会免费接送体检的大客车,撕栗村村民颜成富就惊讶地发现,昔日“路烂、人穷、房破”的“老邻居”居然大大变了样:平整的水泥路四通八达,作为体检地点的村级活动阵地宽敞明亮,休闲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眼前的一切令70岁的颜大爷充满羡慕。
此时,楠木村文化活动广场上已热闹非凡,来自楠木和撕栗两个村的村民一起接受省总工会组织的免费体检。楠木村的变化让撕栗村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同样是省总工会帮扶对象,村民们不禁暗暗比较起两者之间的差异来。
“从目前看,他们的基础设施是比我们强。”体检完后,撕栗村六组组长罗世友在周围转悠了一圈,得出结论。“还有就是环境变化大。”罗世友说,省总工会帮扶后,整个楠木村水泥村道已实现户户通,房子变成了漂亮的小洋楼,厨房、厕所干净整洁。村口的一个大水池引起撕栗村不少村民的关注,“这是安全人饮工程。”楠木村支书黄宏金解释,原先村民必须到很远的沟底挑水,来回近2个小时。在省总工会帮助下,如今家家有水井,“村里早就喝上了自来水。”同时省总工会发起“三建三改”行动,彻底改变了楠木村的村容村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撕栗村8个组中,还有3个组人饮管道尚未接通,存在饮水困难。
对此,多次去过撕栗村的省总机关党委副书记李润平表示,“扶贫先扶志。”帮助撕栗村,不仅要改善其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让他们有信心依靠自己的力量脱贫致富。”
扶贫更扶志 信心十足奔小康对楠木村的今天,罗世友并不意外,“毕竟他们早我们5年发展。”而不到一年时间里,省总工会带来的变化同样让撕栗村村民们感受颇深。罗世友说,撕栗村原来只有5.5公里村道,现已延伸到7公里。路面已经硬化,即将铺水泥。“我们的路有5米宽,超过了楠木村。”而建设中的撕栗村1+6活动中心面积达400平方米,不论面积还是标准在富荣镇都首屈一指。“环境变了,我们的精神面貌也好了,更加觉得日子有奔头。”
比完基础设施,居住环境,撕栗村村民又在产业结构及发展思路上和楠木村较起了高低。“葵瓜、土鸡、茵红李,还有高山蔬菜。”对楠木村的产业,罗世友早就了如指掌。在他看来,撕栗村的产业不比楠木村差。“我现在搞肉牛养殖,还带动了6户人一起养。一头牛净利润将近2000元,比养鸡种菜高。”2013年初,罗世友陆续养了50头牛,其中30头将在一个多星期后出栏,届时,他将获利3万余元。
撕栗村支书宋晓明认为,除基础设施外,两个村最大的区别还是发展思路不同。“楠木村平均海拔900米,土地较平整,适宜种植高山蔬菜。”宋晓明说,撕栗村多为坡地,地形高差大,荒山荒地近5000亩,由于降水较少,撕栗村不适合像楠木村那样发展葵瓜种植。核桃好管理、易储存,价格和市场需求都优于一般经济作物。为此,省总工会特地请来专家为村里做了产业规划,帮助撕栗村发展核桃种植,目前栽种面积已达600亩,林下套种的花魔芋也达到400亩。肉牛养殖是撕栗村发展的另一产业,采取大户带小户的模式,养殖规模已达300头。
“我们还打算引进富荣镇一家制衣厂在村里开办车间,就地解决村民就业。另一方面,引进业主,打造3000亩的核桃种植基地,吸引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回乡创业。”谈及未来,宋晓明信心十足,“只要好好发展产业,3年后,撕栗村一定会超过楠木村。”(记者 王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