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冯德睿在中国市场的所谓“功绩”,到2016年的秋冬季都戛然而止。一场沸沸扬扬、旷日长久的奥迪“再合资”事件,使得冯德睿有机会连续上演一连串儿的“抢”戏:刚愎自用、翻云覆雨、背信弃义……不但让经销商丧失信心,也令奥迪品牌蒙羞、销量大幅下降……最终还不得不由冯德睿“背锅”、“顶缸”。但是,股东双方、奥迪品牌、合资企业、经销商和供应商那些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就因为冯德睿的离职而背得动、顶得起吗?
原奥迪股份公司 市场和销售董事冯德睿
昨天,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发表《一次换掉四人!奥迪壮士断腕 董事会"大洗牌"》的编译报道,证实了包括全球市场和销售董事冯德睿(Dietmar Voggenreiter)在内,共四名奥迪董事会成员将出局的传闻。其中,负责市场和销售的董事冯德睿是因为“没有处理好跟中国经销商的关系”而离职。
开除、驱逐、解聘......在后续的报道中,各路媒体用了极其丰富的词汇来追踪这个汽车业内较为罕有的事件。那么,曾经被捧为“奥迪在华功臣”的冯德睿,怎么就丢掉奥迪董事的乌纱帽呢?由于采访的关系,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对冯德睿的印象也较为深刻。
抢戏
10年前,记者有机会参加了2007年的奥迪新闻年会。由于时间安排的临时变化,在一个上午的中间出现了时间上的空挡。奥迪中国公关部门临时安排中国记者与刚到中国工作的冯德睿,做一个短暂的沟通和交流,一方面是增加相互了解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打发时间的意思。
哪成想,或许是机会难得,也可能是德国人的认真,这位“二马”先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那是“根本停不下来”﹍﹍冯德睿这一“抢戏”不要紧,险些影响后面对大BOSS的采访。
一个有趣的插曲是,因为属于临时安排的交流,不知是介绍职务时语焉不详,还是其本人还就没有明确的职务,习惯于“抢头条”的某门户网站以“奥迪副总裁冯德睿”﹍﹍抢发新闻,令与记者同行并安排采访的奥迪中国公关人员哭笑不得:我们奥迪哪儿有副总裁啊?
尽管十年过去,冯德睿认真“抢戏”的劲头依然让一些中国记者记忆深刻。
抢答
随着职务的升迁,尤其是出任负责市场和销售的董事后,表面上谨小慎微,但冯德睿抢戏、抢答的习惯时常出现。如2016年北京车展、同年在上海的“奥迪品牌峰会”……几次陪同奥迪董事长施泰德接受采访,原本是记者提给施泰德的问题,冯德睿经常是毫不客气地予以“拦截”,但其回答往往又不得要领、喋喋不休地讲个没完。
当然,将一个“抢”字发挥得淋漓尽致的,还是在2017年3月的奥迪新闻年会上,冯德睿抢得令人生疑。
奥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和奥迪市场和原销售董事冯德睿在2017年3月的奥迪新闻年会上接受中国记者的采访
在2017年3月20日发表的《年会专访感受奥迪“下注”前的犹豫和不安》报道中,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做了如下记录:
场景三:冯德睿的“抢镜”与“抢答”
与以往唯唯诺诺、小心谨慎的形态相比,此次无论是在奥迪年会上,还是在回答中国记者问题时,作为奥迪市场和销售董事的冯德睿都表现出积极、捉急的一面,不惜抢镜头、搏出位……几个枯燥的概念,车轱辘话来回说。
表面上看,冯德睿此举在于拯救“不在状态”的董事长,颇显“单骑救主”的气概;往深里想,或许还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小农意识,甚至不愿他人(包括施泰德?)插手其中。如多次强调自己在中国工作9年,助力奥迪在中国市场“从6万到60万辆”云云,仿佛中国市场就是怹家的“自留地儿”。
比如,在奥迪年会提问环节,中国经济网记者本来是问施泰德的问题,被冯德睿积极“抢镜”。回答内容却躲躲闪闪,答非所问。
在专访环节,中国媒体开场第一个问题,是距离冯德睿最远一个位置的记者提出的:“为什么要在中国市场寻找第二个合作伙伴”?冯德睿跃过施泰德,亟不可待地抢答……
尽管新闻官几乎是紧急叫停了采访,但冯德睿还心有不甘地要做一个了无新意的“总结”(……此时的施泰德早已无心无力做什么“总结”,而冯德睿仿佛意犹未尽),并且是在施泰德没有回答完中国经济网记者的问题的情况下。
不能不说的是,当天冯德睿最著名的抢答:“奥迪与经销商是合作伙伴关系,一旦失去信任,双方合作不是很有意义的话,我们也不能勉强他们违背自己的意愿来维持这种关系”。正是这句话,经权威的驻德记者率先发布后,直接引燃万里之外的中国经销商的怒火……也许恰恰成为此次冯德睿下课的理由:“没有处理好跟中国经销商的关系”。
抢功
在北京常住9年之后,冯德睿于2015年11月出任奥迪市场和销售董事。当时,媒体做了大量的报道和“解读”。如:
《奥迪在华功臣冯德睿晋升 接任奥迪市场和销售董事》称:冯德睿负责奥迪中国地区业务长达九年,为奥迪在中国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期间中国地区销量实现7倍的增长。
文中还说:冯德睿在任期间,奥迪在中国地区的销量从8.2万增长到2014年的57.9万。中国市场销售的车型从6款增加到39款。同时,产品库中的本地车型也从2款增加到6款。经销商数量在过去九年期间从120家增加到417家。2014年,中国市场销量占奥迪全球销量的1/3。
而在《冯德睿接任奥迪市场和销售董事背后的“玄机”》中,冯被描述为“一方面精通奥迪管理事务、一方面对中国市场竞争环境也非常熟悉”,认为:正是中国市场的良好表现,让冯德睿从众多后备人选中脱颖而出,成为奥迪负责全球市场和销售的董事会成员。
文中用“业内人士”的话,认为“冯德睿博士出任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市场和销售董事,一方面凸显了中国市场对于奥迪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一汽-大众奥迪与奥迪总部的联系及合作将会更加紧密”。
作者还特别强调:“这并不难理解,在中国工作和生活了9年之久的冯德睿,毋庸置疑比之前任何一个负责市场和销售的董事都要更了解中国,知道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以及怎么才能让中国市场更好的增长”。
其实,奥迪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一汽和奥迪双方的贡献有多大?奥迪经销商和供应商的付出有多大?任何一个稍微“接近奥迪”的人都明白。冯德睿籍此“借光”并飞黄腾达也就算了,还想贪天之功为己有,未免有点儿“太那啥”了……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冯德睿在中国市场的所谓“功绩”,到2016年的秋冬季都戛然而止。一场沸沸扬扬、旷日长久的奥迪“再合资”事件,使得冯德睿有机会连续上演一连串儿的“抢”戏:刚愎自用、翻云覆雨、背信弃义……不但让经销商丧失信心,也令奥迪品牌蒙羞、销量大幅下降……最终还不得不由冯德睿“背锅”、“顶缸”。但是,股东双方、奥迪品牌、合资企业、经销商和供应商由此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就因为冯德睿的离职而背得动、顶得起吗?(经济日报 ·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宇星)
一次换掉四人!奥迪壮士断腕 董事会"大洗牌"
年会专访感受奥迪“下注”前的犹豫和不安
奥迪高层说了啥 中经网汽车用“千字”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