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招数二
进企业不亮工会主席身份
提起非公企业建会,平谷区兴谷街道总工会主席陈黎明可是深有感触。
“那一年,我第一次走进韩企,都没有敢亮自己工会主席的身份。”陈黎明说。
陈黎明所在的兴谷街道位于平谷城区的北部,这里入驻了多家韩资企业。2006年,陈黎明刚刚走上街道总工会主席的岗位,就把目光投向了这些企业。“推动韩资企业建立工会被我们确定为重点工作,但是韩资企业的门并不好进。”陈黎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感慨不已。
“当我以街道总工会主席的身份再次走进那家企业时,直接被前台接待员挡在了门外。前台接待员冷冷地说:‘我们老总不在,你们可以把材料留下,我们会向老总传达。’”陈黎明说,“之后就杳无音信讯,我们无法见到企业负责人,建立工会更无从谈起。”
虽说困难不小,但陈黎明和同事们并没有放弃,转换策略,就改用电话进行沟通。
“一般一家企业至少要打30个电话。”陈黎明说,尽管如此,不少韩资企业还是以“老总正在研究”、“老总还没有做出最终决定”等理由进行推托。有的企业甚至明确表示不建工会。
究其原因,陈黎明认为,由于不了解中国工会,韩方管理者产生了抵触情绪。
另外,个别管理者片面考虑企业利益,忽略职工利益,认为多一个“婆婆”,多一项开支,多一个麻烦。“这就需要我们在与企业管理者沟通时,有耐心、有智慧。”
就在陈黎明默默努力时,一个转机出现了。2011年4月,一家韩资企业发生了劳动争议,街道工会和人力社保局及时介入,成功化解了这起争议。通过这件事,韩方认识到了中国工会能够促进企业稳步发展。他们在建会问题上的态度开始松动。
陈黎明瞅准这个机会,再一次走进韩资企业进行建会动员。这一次,她走访的企业是北京柳成新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公司规模不大,职工有50多人。
“在和公司老板聊天时,对方对中国工会的作用大加赞赏,之后的沟通也比较顺利。”陈黎明告诉记者,经过几次商讨,最终北京柳成新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建立了工会,由此打开了韩资企业建会的突破口。
陈黎明和同事们顺势推进韩资企业建会,去年年底,开发区的全部韩企实现了组建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