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国际

深度老龄化社会的国土空间规划

李国平
2020-02-27 08:34:43  来源:光明日报

  强调“以人为中心”国土空间营建

  顺应人口减少、老龄化所带来的的国民生活方式的变革,面向未来的国土公共行政将致力于支撑“安心的生活”、推进“多样的生活方式”、实现“充实的人生”三大目标。2015年通过的第四次社会资本整备重点计划(2015—2020)中,针对社会资本整备中面临的四大结构性问题,即基础设施加速老化、面对巨大地震迫近和重大气候灾害激增的脆弱国土、伴随着人口减少的地域衰退,加剧的国际竞争,整备重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安全安心的基础设施,即应对南海海沟地震、首都直下型地震以及集中暴雨的软硬措施、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的事业;二是生活基础设施,即确保持续高效提供生活服务和提升生活品质的事业;三是增长基础设施,即增强国际竞争力、扩大交流合作、提升生产效率的事业。

  针对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社会的城市职能和居住职能的变化,发展更为集约型的地域结构并着力在促进生活便利化以及强化多样化社交的社区建设细节上下功夫。如推进城乡基础设施的无障碍化、提供老年人专用的住宅、住宅无障碍化改造、建设复合型建筑以及步行者空间与公共空间一体化的建筑、发展自动驾驶交通系统等。

  对中国国土空间规划及建设的若干启示

  2019年中国人口已经超过了14亿,其中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2.54亿,占总人口的18.1%,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超过了1.76亿,占总人口的12.6%。近年来中国人口增速已经明显下降,2019年比上年仅增加46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3.34‰,预计在未来10年前后达到高峰并开始减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即将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50年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比重将会超过日本现在的水平。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的持续高强度、快速的国土空间开发与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就空间而言已经可以基本满足了生产生活需要;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如何顺应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口增加趋缓乃至减少以及不断加剧的老龄化,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实现到2050年建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需要国土空间规划和建设方面实现新的变革。在当前中国正在致力的探索国土空间变革和方向的关键时期,借鉴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国土空间规划政策调整及其相关实践的经验和教训,笔者认为中国的国土规划和建设应该有新理念和新变革,具体应该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应对即将出现的人口减少,应该从大规模国土空间开发向国土保护转型;从数量扩张型向存量优化乃至于减量提升的国土空间营造转型;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再到减量规划的转型。

  第二,应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国土开发模式应强调集约和紧凑型发展,优先发展多功能复合社区或建筑综合体,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对于城市、街区、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鼓励营建无障碍的安全、安心、宜居国土,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特别是老年人群体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真正使国土空间规划和营造体现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发挥区域的积极性,从国家主导的国土空间规划向双层(国家与区域)规划体系转变,从重视大尺度(国家)向区域尺度和都市圈尺度转变。除了国家主导编制全国国土规划外,在国家主管部委(自然资源部)指导下,各大区域联合编制区域规划。配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促进现代化都市圈发展的指导意见,编制都市圈尺度的国土规划,侧重于提供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的互动和交流设施,提供集约、紧凑和易于交流的社区空间和促进优质生活圈的形成。

  第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均衡、可持续的国土空间。针对近年来出现的三北地区(东北、华北和西北)经济增长相对缓慢,区域差异将再次扩大的风险以及部分地区出现的经济和人口收缩问题,致力于打造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尤为迫切。

  第五,增强防御重大灾害的能力,建设安全、安心的国土空间。中国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极端气候影响下的气候灾害也多有出现,防灾减灾基础设施不足和老化现象不少,多地城市一遇大雨,就出现被比喻为“在城市看海”的城市内涝现象。增强国土抵御灾害的能力,应该成为中国国土规划和国土空间营造所必须优先考虑的重大课题。

  (作者:李国平,系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本文系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1120〕成果)

1 2 3 共3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人机共舞”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必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和美好前景,同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通过改变劳动形态、工作方式和劳动过程,必将给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带来更加深远的影响。

  • 【工作研究】浅论企业隐性安全隐患的防范与治理

    安全隐患是工业生产的大敌,一般分显性隐患和隐性隐患。隐性安全隐患隐藏于各生产要素中,难以发现,治理起来有一定难度。要采用科学方法,从员工、设备、工具等诸要素抓起,综合全面防范治理,做好超前防范和事后治理,才能及时清除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 【热点思考】疫情之下的复工与劳动关系调整

    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反映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进步状况。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落实既有发展战略带来了不确定性,对我国劳动关系治理能力和发展模式提出了考验。

  • 【问题探讨】工业互联网是提升关键物资生产调度能力的有力抓手

    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应急医疗物资的生产调配带来了巨大挑战。探索通过工业互联网提升我国面对重大疫情等突发状况时的关键物资生产调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