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翻译家车洪才获“2014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图)
//www.workercn.cn2014-12-24来源: 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更多

车洪才

  中新网12月23日电 年届80的车洪才以36年的人生长度,信守对国家的承诺,心心念念、兢兢业业编纂完成中国第一部《普什图语汉语词典》。一诺千金,难能可贵,而车洪才的慎独精神更显出他治学和道德之高尚。因对中国外语翻译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翻译家车洪才获得“2014中华文化人物”提名。

  36年肩负被遗忘的国家任务

  车洪才生于1936年。中年时,他接下普什图语的词典编纂任务,伏案36年,其间默默无名。直到2014年,已近耄耋的车洪才,因为他和他的国家任务,被公众熟知。

  上世纪70年代中,为了增加中国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影响力,国务院召开全国辞书工作会议,决定花10年时间出版160种中外语文词典,其中就包括《普什图语汉语词典》。

  普什图语是阿富汗的官方语言,在比较语言学中被称作“活化石”,新中国成立以来学习这种语言的不到100人。车洪才曾于1959年被外交部选派去阿富汗喀布尔大学学习普什图语,回国后,他先在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教书,后去了国际广播电台普什图语组。于是,1978年,商务印书馆把普汉词典的编写任务交给了他。车洪才则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因为“这是国家给我的任务”。

  编纂过程异常艰辛,又没有经费,车洪才自己想办法:从电台借来的普什图语打字机,一本从俄语翻译过来的普什图语词典,利用印刷厂下脚料切成的13×10厘米的卡片上手写词条,并找来普什图语原文、普什图语波斯语、波斯语英语等多种版本的词典互校。车洪才和他以前的学生宋强民以为“两三年之内”就可完成,一起脱产编写。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政府拒绝承认苏联扶植的卡尔迈勒政权,中阿关系恶化。上级对词典的过问开始减少,只有商务印书馆的一个编辑每大半年询问一下进度。但两人仍默默坚持,一个译单词,一个抄卡片。1981年,他们整理出10万张卡片,装满了30多个木箱。就在这一年,学院调派车洪才去开设广播电视函授班。1989年,他又被外交部借调,先后派驻巴基斯坦、阿富汗大使馆。2000年,已到退休年龄的他又被学校返聘,培养普什图语本科生。编写工作走走停停间,已经没多少人还记得有一部《普什图语汉语词典》需要编写了。由于立项时没有规定期限、没有人知道要做多长时间,学校、出版社里的人员在多年间已经更换,没有人听他的汇报,也没有人给他安排新的工作,这项任务似乎完全被遗忘了。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