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潞近照。
《山西密码》重版封面。
8月下旬,山西知名学者冯潞的作品《山西密码》重版发行,在社会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因为学术图书不是通俗的文学作品,不属于畅销书籍,有时非常孤独,所以极少有很快重版的,而《山西密码》却在10个月内二度重版,并广受好评和推崇。近日,山西晚报记者再度见到冯潞,是在他位于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工作室。徜徉其间,仿佛漫游于浩瀚的书海。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有关山西各地市、县域的书最为系统,林林总总,琳琅满目,难怪坊间誉他为“研究山西地域文化第一人”。冯潞说,坚持研究山西,是他的使命,是他的追求。
山西情结,不顾一切研究揭秘表里河山
说起山西,冯潞极专业而富有情感。这大概是他长期致力于研究山西的精神原点。
冯潞土生土长于山西长治乡村,四周大山高耸。冯潞并非很早就对山西情有独钟,相反,他与许多年轻人一样,在青年时代有一种反叛情绪,整日思谋着离开山西,到发达城市去发展。山西对于他,是一个落后封闭的代名词。直到而立之年,他的离晋梦还在做。遗憾的是,他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长治,后又回到求学地太原,再未走出娘子关,直至今日。
人往往是一个矛盾体。太原的四年大学岁月,对于他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他心里有两股力量在生长:一是太行山外部世界在其眼前绽放着,吸引他走出去;一是山西地域作为一个整体,在他认识里由一个圆点逐渐放大,由概念变成生命,并由模糊变得具体,且愈来愈清晰。因此,大学岁月让他对“山西”彻底有了感觉。山西,仿佛一个淳朴的老人,木讷而厚道,可亲且有担当……然而除了这些,冯潞尚无能力看透这块土地的深处,也缺乏对山西前世今生的系统了解,更无法说清楚影响山西发展、导致其滞后的内在原因是什么。他寻找多年未果,求教于人,总是语焉不详;或者顾及一点,不及其余。
31岁时,冯潞终于萌生出不顾一切研究、揭秘山西的强烈愿望。而时下山西发展的颓势,正好起了一个反作用力。而此时,他尚不知道这种鲁莽之举,意味着什么。依常人思维,放弃正常的世俗追求,把自己的命运与理想结合起来,固然高尚,可脱离现实。因为它无法解决生存问题,也不能满足你的眼前利益。
冯潞34岁才结婚,他曾对妻子说,“今生我得出去考察。我的收入,大部分留给家用,少部分用于考察。我的选择你得支持!”妻子不置可否,默然认可。现在,冯潞感觉当时真有些过分,做官经商是世人主业,即使热爱文化学术,也是结合本职发展才能长远。而他竟不顾一切,理想地把研究山西作为终极目标……真是有些昏了头。但在当时,他根本无法阻止自己。套用他的口头禅,像他这种太行山人,身上有一股倔疙榔精神。而且,不可思议的是,18年之后,他支撑过来了,一切还经营得很好。而且,他的宝贝女儿也已经18岁。
田野考察,不是野跑,有着丰富的学术储备
冯潞开始定位自己的发展目标是学者,但学者的门槛要求很高,起初不足于支撑。作为学者,需要有搜寻资料的能力,有均衡的知识结构,有严密的思维方法,有逻辑推演……从其大学学历倒查,他并没有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因此,他一边在思维、文字上磨砺,一边开始出行,从事田野考察。这是他走向学术的利器。
之所以如此,是他的自觉,也与其履历、特长有关——他曾经是一名新闻记者,大学专业是新闻,毕业后又做过5年电视、电台记者,这是他与一般作家、学者的不同,很早就养成出行、采访、沟通的能力。如今,又成为其重新发现世界的手段。
在冯潞的工作室,看着蓝色户外包、登山杖、工兵铲、沙袋、臂力器、杠铃以及尼康单反相机,不禁想起了在朋友圈以及网上流传关于他考察的照片,这些装备真眼熟。尤其看见他亲手绘制的山西古代交通地形图,就能见证他全方位考察山西的力度。
为什么如此痴迷于田野考察?冯潞说,书本的知识往往太过单薄,不够形象生动,靠它吃不透世界,读书多你最多是一个书童;你要对世界形成认识,怀疑并修正,就得走出去考察;田野无言,它会告诉你许多,你会受到启示,从而与历史、与复杂的现实世界建立其内在的关系。
冯潞正式关注山西,始于1997年夏,他与一位大学学长从太原出发,前往吕梁方山县考察于成龙遗迹。由此,开启了孤独的山西之旅。
起初,他的考察是凌乱的,学术含量也不高。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靠乘班车或者顺车出行,相机借用单位的,没有系统的出行计划。即使这样,在2005年以前,他的足迹遍及吕梁、忻州、晋中等地。最让他难忘的是2000年10月2日偏关县老牛湾之行。他租车遇险,左前轮悬空于崖壁之外,几乎魂断六七十米深的滔滔黄河之中,时间在下午5:30分。15年后,他重返故地,并在手机上注册了老牛湾行之旅俱乐部群。
2007年后,冯潞回老家长治居住,借机对晋东南区域做了系统考察。由于这里的人脉基础较好,他完成了对晋城及南太行东西两侧的考察研究。之前,他已经梳理了泽潞商帮概念,还从地理上研究了太行山脉。
2011年后,冯潞考取驾照,购车开启了自驾之旅,考察能力得到提升。他以太原为大本营,采取两种方式——近处以太原为中心的100公里范围为主,重点考察太原龙城在历史上存在的合理性;远处把突破点选择在北部,包括晋西北、塞外大同以及相邻的蒙陕冀等地。他重点对这里的河山、长城以及古建、民俗进行考察,包括农村扶贫,切身体会了历史上“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的农村经济状况。
2014年后,冯潞又南下晋南,对运城、临汾西部进行考察,再西行深入吕梁各县,而后又折向晋东,对平定、盂县、左权、和顺等地进行考察。这种举动即使在三九寒冬也不停息,让随行者对已届中年的他发出惊叹。比如,2017年底,他冒着寒风对和顺县太行关隘龙口、走马槽及邢台马岭关的徒步考察,当时气温下降至零下17摄氏度左右,他连续几天登山达15000步左右。
回头看21年的考察史,冯潞足迹涉及140个县域,包括省内114个县市区。省内还有五地未及,比如广灵、兴县、浮山、垣曲、石楼等地。他说,剩下的必须走完,一个也不能少。
谈及考察内容,让他最感兴趣的是河山,经典莫如黄河、长城、太行及古建。这些河山总是给他以力量。他说不喜欢沉浸于勾心斗角的尘世中,而喜欢与自然对话。就这样,他宁可放弃世俗追求而忘情于河山之间。这是他不易被人理解之处。2017年秋,山西文旅新三板的提出,与之不谋而合,顿觉与时代融为一体而不再孤独。
冯潞一直行走在路上。有人说他不出国,老在山西转吗?他说等走遍山西,就会向远处发展。如同他的心语:山地在我心中,从山地到海洋,世界在我心中。
冯潞的考察不是野跑,而是有着丰富的学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