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蒋 哲:“签约医生”难在医生数量不足
//www.workercn.cn2015-11-27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更多

  国家卫计委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力争实现让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签约医生,每个居民有一份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意见》要求,加强签约医生团队建设。签约医生团队由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组成。(11月26日《人民日报》)

  一些国家有家庭签约医生的传统,许多人从小到大看同一个医生,医生对患者的个人病史有全面的了解,诊疗更为准确。医患之间非常熟悉,医生的建议病人自然也愿意听。家庭医生解决不了的患者再转诊到专科医生,也使得社会医疗资源的分配更为合理。

  不过,从规划到现实还有一段路要走。此前,实行全科医生家庭化签约已在多地进行了试点,推进力度都很大,结果却差强人意,“签而无用”的形式化现象非常普遍。签约医生实现的前提,是基层医疗资源足够服务于每个人。在搞签约医生之前,医院医师已有缺口,社区医疗只有雏形,若单纯推行签约而没有新增的资源投入,自然会收效欠佳。

  《意见》中指出签约医生的载体是“二级以上医院医师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让医院医师成为签约医生,只是“拆东墙补西墙”,即使签约成功,在医院坐诊与在社区服务收入差距很大,如果没有配套的财政政策,也很可能变成“只签不约”;再看基层医疗机构,目前中国社区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服务比只有0.73名/万人,让一名医生“签约”一万多名患者,也并不是“每家都有家庭医生”想达到的效果。

  时下关于医疗改革的争论很多,主要焦点在公平问题,认为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够合理。但当然是一个事实,但另一个更重要的事实,是医疗资源的总体不足,特别是基层医师数量严重缺乏。很多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宁可在城市里转行,也不愿意到基层做医生。如果一个蛋糕本就不够所有人吃饱,去探讨应该“怎么分才能饱”的问题就嫌早。

  “签约医生”的实现,首先就要让基层医疗的蛋糕大到足够分。要通过待遇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留住现有社区和乡村的医疗人员,让医学人才愿意到基层去,去了有通道能够成长。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