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买了一个手机号码,就频繁收到催债电话、罚单信息;打算在网络平台用手机号注册个人信息,发现不但注册失败,还成功登录了别人的账号。据媒体报道,二手号码给不少用户增添意想不到的烦恼,这一“遗留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
所谓二手手机号,是指曾被注销、废弃并经冻结期后重新销售给新用户的号码。目前,网购平台上在售的139、138、137、188等二手号段,包括移动、联通、电信号码,卡费价格从几十元到上万元不等。二手号段清零不彻底导致纠纷频发,不少网友感叹“既不敢弃号,也不敢买号”。
二手号码与老号主“断”不干净,给新号主带来困扰,这一现象多年前就已存在。毕竟号码资源有限,将已注销的号码冻结后重新投放市场,释放被占用的码号资源,是国际通行做法,既节约成本,也符合规定。在手机实名制之前,二手号码的“后遗症”相对小一些。随着手机用户的持续扩大,“二次放号”的号码自然随之增多。在手机实名制之后,一旦前任机主的信息没有剥离,势必直接导引至新机主头上。新号主遭遇注册不畅、信息骚扰等种种不便,基本权益受到侵害;再说,向手机号发送验证码已成为网络平台普遍采用的身份识别方式,二手号码带来的注册失败和冒名登录问题也会越发严重。新机主可以轻松登录老号主的生活与工作应用平台,给隐私暴露平添风险,为财产诈骗提供便利,这不单单是一桩信息错乱的小事。
一个手机号只该对应一名用户,无论如何不能“一号两主”。将二手号码与前用户彻底“解绑”,将二手号码一封了之并不现实,但可以从号码注销环节及信息注册门槛上动脑筋。比如电话用户主动要求注销号码,运营商应该担起主责,牵头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取得用户同意后,做到号码一旦注销,与该号码相关的银行卡、APP等注册信息同步解绑。当然,有些号码因欠费停机等原因被迫注销,不能苛求运营商联系到每名用户,逐个追问解绑授权。面对这个“死结”,运营商是否可以加长号码冻结期,各类平台也应当主动设置除手机号认证以外的其他身份识别渠道,防止电话新用户切入老用户账号。
二手号码上市后要彻底清除“前世记忆”,运营商在这个过程中责无旁贷。因为这既是在保障新老用户的合法权益,也是在提升电话号码本身的使用价值。
(原标题:新手机号频被骚扰!二手号码应该先“放空”后放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