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新华社上海5月28日电 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些闪耀的光环和荣誉在丁健看来并不值得过多关注。“只有我们研制的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真正投入市场,才值得庆祝和宣传。”
要做好药,更要让老百姓负担得起
一粒进口抗肿瘤药物,动辄数百元人民币,比同等分量的黄金还要高出数倍。
以专利药为主的抗肿瘤药享有单独定价权。目前,全球抗肿瘤药专利绝大多数都掌握在外资手中。进口抗肿瘤药价格高昂,这对很多患者家庭来说,几乎是不可承受之重。
自1992年从日本留学归来,丁健一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潜心研制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抗肿瘤新药。“做出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药”,是他不懈奋斗的目标。
“如果有100个人生病了,只有两三个人消费得起这种药,那这项研究的应用价值就大打折扣。”丁健说,要做药效好的药,更要让老百姓负担得起。
25年过去了,岁月染白了他的黑发,也见证着他辛勤付出浇灌得来的累累硕果。
作为主要发明者之一,丁健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8个候选新药正处于临床I-III期临床研究阶段。其中,德立替尼正在全球进行II期临床试验,一批候选原创新药正在进行系统临床前评价。申请国内外专利180余项,其中获授权70余项。截至目前,团队的9个新药实现成果转移转让。这些工作为我国抗肿瘤原创药物研制及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
“相信再过三五年,中国原创的新药就可以造福老百姓。”丁健说,目前我国有多个抗肿瘤新药已获批,还有三四十种新药在做临床试验。相信未来几年,我国抗肿瘤新药成果有望井喷式出现。
瞄准精准医疗,让中国原创新药迈向国际
2015年,丁健作为专项首席科学家牵头的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A类科技专项“个性化药物——基于疾病分子分型的普惠新药研发”正式启动。该专项将使我国在世界“精准医疗”领域抢占一席之地。
这一专项以肿瘤、糖尿病、神经精神类疾病等中国人群高发的复杂性疾病为切入点,旨在针对敏感人群研发适合规模人群的个性化新药。
丁健说,我们从2013年就提出要做个性化药物的想法。当前的研究不但要做出新药,还要通过生物标志物知道这种药对哪些人有效并开展耐药性的应对研究。
长期以来,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我国只能跟跑或者模仿国际技术,现如今我国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可以与国际领先水平比肩而行。尤其是在个性化研究方面,我国已与世界同步开展研究,并争取一定的引领性。
“中国的原创药要走出国门,让国际市场认可中国原创新药,目前我们有多个原创新药即将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开展临床试验。”丁健说。同时,他也坦言,中国的原始创新能力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要真正站上世界的巅峰仍需要不懈努力,加强原始基础创新研究。
王梦恕:中国的铁路必须中国人建 | 2015-01-19 |
袁隆平:让更多人吃上大米饭(图) | 2015-01-19 |
印遇龙:生态养殖探究者 | 2015-01-19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初:追赶时间的人 | 2015-01-19 |
浙大老教授夫妇捐500万元巨资设公益基金... | 2015-01-19 |
周福霖:创新隔震减震技术是我终生奋斗目标 | 2015-01-19 |
朱蓓薇:将80%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 | 2015-01-19 |
钟南山:毕生坚守医生的良知 | 2015-01-19 |
王红阳:远离名利与平庸 做有温度的学者(... | 2015-01-19 |
“农民院士”朱有勇:将论文写在大地 把农... | 2015-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