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邓小平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他领导党和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展现的战略思维,是一笔值得百倍珍惜的思想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聚焦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的重要思想,这是对邓小平战略思维的继承和发展。
改革开放实践需要进行战略思维的能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都离不开战略思维,历届党中央领导都十分重视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进行战略思维的能力”是推进党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不是第一个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迄今为止可以证明取得成功的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纷纷走上改革之路,最后都遭遇颠覆性失败。在这样的背景下,1978年底中国启动改革开放,不仅没有经验依赖,而且东欧国家和苏联逐渐背离和放弃社会主义的迹象,警示改革开放可能面临失败风险。如何设计中国改革开放?如何摆脱传统建设模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事关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重大问题,领导改革开放必须有具备战略思维的卓越智慧。
战略思维的关键是宏观层面的谋划,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必须首先解决中国社会究竟向何处去的历史考问。邓小平宏观谋划的战略思维主要体现在:第一,定位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他指出,改革开放决不能偏离正确的方向,放弃社会主义就会走上邪路。第二,把握改革开放的基本原则。邓小平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必须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搞改革开放,要有两手:一手搞改革开放;一手搞'四个坚持'”,“'四个坚持'和改革开放是相互依存的”。这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改革开放强国之路上的立国之本。第三,明确改革开放的历史方位。他从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出发,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出“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第四,排除改革开放的思想障碍。改革开放的最初面临严重阻力,他号召人们冲破僵化的牢笼,把解放思想提高到战略高度加以强调,指出只有思想解放了,才能“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中国没重蹈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偏航迷途的覆辙,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从一开始就有自己的战略定力。邓小平的宏观谋划保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航船始终行驶在社会主义大河之内,正是这条大河的航道,导引改革开放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果实。邓小平把握宏观问题的战略思维奠定了他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地位。
邓小平的战略思维与“摸着石头过河”
美国著名学者傅高义先生在《邓小平时代》一书的导言中写道:“1978年时,邓小平对于如何做到民富国强并无清晰的蓝图,他承认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并且一再重复这句如今已广为人知的话。不过,他在思考如何开展工作时,确实有一个框架。”这个评价恰如其分,它揭示了邓小平的“摸石头”思想与战略思维的辩证统一。
改革开放的路要一步步走,新情况新问题随着实践的推进不断涌现,目标总是逐渐清晰起来的。设计师不可能对方案实施全过程作出算命式的预测。邓小平常说,改革开放中错误难以避免,看准了就要大胆地试,失败了可以及时地改。这表明,即使是总设计师,对改革开放的具体创新举措也不是抱百分之百的成功把握。邓小平不怕失败的勇气来自于他的改革开放战略思维,“摸石头”决不是无章法地乱摸,“过河”需要心里有数。
战略思维不仅需要宏观层面的谋划,也需要微观层面的决断。“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微观层面的探索。邓小平微观层面决断的战略思维主要体现在:第一,以三个目标构成改革开放的中国发展战略:第一个目标是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个目标是到二十世纪末期,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个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第二,形成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发展思路,强调先富裕起来的要带动和帮助贫穷的,最终走向共同富裕。第三,主张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相协调,通过改革政治体制,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第四,提出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都要硬的观点,认为,经济物质搞上去了,道德精神滑坡了,这不是改革开放的目的。第五,设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的预期,将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和完善相对接,期待经过大约三十年的实践,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构成改革开放总体的战略设计。
邓小平微观层面决断的战略思维显示了他设计改革开放的运筹帷幄。它表明,“摸着石头过河”决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改革什么,怎样开放,是有谋划、有章法、有规矩的。把握全局、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后发持续、阶段衔接推进、根本利益与当下工作以及长远目标与近期任务相结合等的思想,形成邓小平战略思维的鲜明特点。“摸着石头过河”思想是邓小平战略思维的重要体现。
顶层设计思想对邓小平战略思维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战略思维的重要性。他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增强全球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做到厚积薄发”,要求全党“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
加强顶层设计是当代中国进行战略思维的一个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所谓顶层设计,是指改革开放必须着眼整体和通盘的制度性安排,注重事项之间的关系匹配和协同合力,兼顾政策举措上下左右、横竖前后的贯通。加强顶层设计,是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的必然要求。
强调顶层设计思想是对邓小平战略思维的继承。邓小平虽然没有使用“顶层设计”这个词,但他设计改革开放的战略谋划包含着顶层设计的思想。顶层设计的关键是树立战略意识和前瞻眼光,善谋改革开放整体之计,力求全面深化推进之策。就此而言,邓小平的战略思维为当代中国的发展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思想财富。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因全面深化改革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加剧而日益凸显。在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情况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战略思维的宽阔视野和宏观驾驭,加强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闯难关、啃硬骨头,满足于局部或枝节的改革,停滞于边缘或外围的改革,不符合战略思维的要求;不打破既得利益藩篱,不排除患得患失障碍,全面深化改革难以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顶层设计是邓小平战略思维在当代中国的丰富和发展。
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统一,是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中进行战略思维的内在要求。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必须注重系统性,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推进;必须注重整体性,从全局上把握改革开放进程,推进各领域、各行业和各方面改革健康发展;必须注重协同性,搞好制度、机制和政策的配套和衔接;必须注重贯通性,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实现中央与地方、顶层与底层的呼应互动;必须注重前瞻性,在时代潮流和世界大势下着眼我国改革开放的走向,在国内深刻变动和历史发展中把握改革全面深化的规律。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