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木雕工”冠军王国华:
“融入时间心血思想的手工作品才具灵性”
项目点评:
随着红木行业的发展,高技能木雕人才短缺,木雕工项目也首次纳入比赛。
见到王国华的时候,他正在深圳祥利工艺家私有限公司的一个车间里忙活,九台木雕数控机床发出的嘈杂声淹没了他的问候。踏过厚厚的红色木屑,王国华走进隔壁的雕花车间,简陋的房间除了五台工业大风扇和几张工作台以外,最抓人眼球的就是琳琅满目的各式木雕作品,一幅《吉祥富贵》图中的孔雀和牡丹栩栩如生。
今年38岁的王国华出生于浙江东阳,是具有“国之瑰宝”之称的东阳木雕的发源地。16岁中学毕业,便开始拜师学木雕。第一个月,师傅给了他几块边角料和一把木雕刀,要求他把木头铲光。那一个月,王国华的手上磨出了泡,结出了厚厚的老茧,但是却练出了手劲和对木雕的感觉。
1993年,王国华跟着师傅来到深圳,便再也没有离开过。从业20多年,王国华对木雕的每一道工序都了然于胸。从设计画图,到打胎、修光,再到打三角刀、刮磨,王国华不仅样样在行,还能推陈出新。在友联·为家的红木博物馆里,至今还陈列着王国华首创的深雕八骏图。
随着技术的发展,木雕行业也由纯手工逐渐向机械化发展。虽然有时也会使用机器打粗胚,但王国华更喜欢自己动手雕刻。在他看来,“机器作品是千篇一律没有美感的,只有融入木雕工的时间、心血和思想的手工作品,才是特别的具有灵性的”。“其实我只是个木雕工,踏踏实实雕刻,从未想过拿奖。”从业20多年,王国华很少参加比赛,但2014年先是夺得此次比赛冠军,后又代表深圳出征“观澜杯”全国红木雕刻大赛获特等奖。
比起拿冠军,更让王国华高兴的是,深圳开始重视木雕行业。“深圳举办这次木雕工比赛,可以激发人们对民间传统工艺的热爱,为这一行业储配高技能人才。否则,现在优秀的木雕工越来越少,时间一长,木雕这门工艺就真的失传了。”提起木雕工人才短缺问题,王国华深有体会。他曾招聘了一些学徒,但不到一周全走光了。在他看来,一方面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坐不住”,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木雕工作又脏又累,且学习时间长,没有两年很难出师。他呼吁政府和工会多举办类似的活动,不仅为木雕行业储备人才,也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撰文:张玮 刘芳宇 黄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