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二、以“三个提高”为抓手,使劳模创新工作室转起来
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过程管理是提高工作效能、提升成果品质、取得活动成效的有力保障。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实现劳模创新工作室提高职工技术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高创新成果转化上。
(一)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提高职工技能素质。2013年,我们采用现场培训指导、模拟演示等方式开展日常培训126次,解决职工工作中遇到的“疑难杂症”;采取导师制、师带徒等方式开展专项培训46次,力求让职工在技术比武过程中达到 “精、准、快”的目标;邀请专家教授、矿技术人才集中授课72次,重点解决机电设备运行中职工操作不准、操作不精等问题,参与培训职工达到3000人次以上。通过各种培训,有436名职工取得高级工以上资格证书,提升了技能等级。有两名职工在2013年全国煤炭系统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分获综采维修电工第五名和第八名。
(二)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提高职工创新能力。工作室围绕解决矿井安全生产技术瓶颈问题开展创新活动,同时培养新人,带动普通职工提高创新能力,2013年共完成创新项目65项,2项获得国家专利。我们通过组织职工运用预诊、门诊、急诊、会诊和跟踪回访“4+1”问题诊疗法,改进设备性能,消除设备缺陷,优化作业工艺流程。2013年9月,矿北一个综采工作面收尾期间,突发煤墙松软、顶板破碎异常情况,职工作业有被落石砸伤的危险。针对这一情况,劳模王文胜及时组织成员进行课题攻关,果断提出设计制作绞盘自动吊网装置代替人工吊网,实现远距离安全作业。今年5月,针对登高安装锚杆(索)锚固剂过程中容易高空滑落受伤的情况,劳模申海生研制一种安装工具,让职工站在巷道底板即可将锚固剂送入锚杆(索)孔中,实现作业过程安全高效。
(三)开展推广应用活动,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率。创新是关键,应用是目的。我们采用QQ群、技术革新成果发布会等方式,及时将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项目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如《胶带机液压自移机尾》项目应用后,原作业时间由3小时缩减为20分钟,《简易支架的应用》项目应用后,单面日均多生产原煤800吨,两个项目应用后,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减少了消除潜在安全隐患,产生经济效益8100余万元。《链式给煤机驱动系统改造》项目应用后,司机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很好地控制煤量,实现跳汰机效率最大化,确保安全生产。此外,还征集评选“绝技、绝招、绝活”100余项,其中12个项目在全矿得到了推广应用。
三、以“三个机制”为保障,让劳模创新工作室活起来
机制建设是实现工作有序化、规范化的有力保障,是抓好工作室管理的基础和根本。我们着力建立完善了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定期考核、表彰激励、典型引领“三个机制”。
(一)建立定期考核机制。为确保工作室发挥作用,我们先后制定出台了《工作室运行质量绩效考核》、《工作室成员考核》、《工作室学员考核》等细则。工会每月负责对运行情况进行百分制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汇总分析,根据考核结果,按照《奖惩制度》进行奖优罚劣,对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建立表彰激励机制。为充分调动工作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我们设立了10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对每年度在创新创效竞赛中取得前三名者分别给予5000、4000、3000元奖励,并优先推荐申报突出贡献者、劳动模范、技术标兵等荣誉。师带徒活动中,按照徒弟所获奖金额度对师傅进行翻倍奖励。开展蓝领员工竞赛工作,为首期1226名高级蓝领员工,每月发放津贴1500元。
(三)建立典型引领机制。我们重视典型引领,定期挖掘体现工作室成效和创新成果的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报进行大力宣传。今年3月,公司召开了首届技术技能创新年会,70余名技术能手身披绶带受到隆重表彰,在全矿营造了“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
劳模创新工作室是工会组织发挥建设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煤炭市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作用,还有许多新课题有待破解。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大家的好经验、好做法,把创建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为企业转型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