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应 丹
据省水利厅的水利普查报告,截至2012年底,我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00多亿立方米,居全国第4位,但全省人均水资源1760立方米,远低于全国人均的2200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已逼近世界缺水警戒线!一方面是人口的大量增长,一方面是低层次产业造成的工业污染,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成为横亘在浙江现代化征途上的一大障碍。正如省委书记夏宝龙指出:“抓治水就是抓改革、抓发展,意义十分重大,任务迫在眉睫。”
借鉴国外治水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
依法用水、管水和治水。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芬兰等国家都明确地制定了一系列完备的法律法规,并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强化了水资源保护。如芬兰为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种植和畜牧养殖业废水排放,不仅明确规定了每公顷农田氮肥和磷肥的使用量,而且对小麦、青草、土豆等各种作物使用化肥的最高标准加以限制,防止对地表水或地下水造成污染。德国在水资源周围设立三级保护区,有的水源保护区的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其基本要求是:在第一、二级保护区内不准人为种植作物或施用化肥、农药,第三级保护区不准堆放垃圾或施用硝酸盐类及硫磷类化合物,防止有害离子随水渗入供水源。
实现城乡治水一体化。长期以来我省对水资源实行的是多部门分割管理,城市用水与农村用水、城市居民用水与城市污水处理等,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在某些环节上,造成了协调难度大、投资效益低、节水效果不佳等问题。借鉴德国成功经验,从水资源的保护到开发利用直至污水处理、再利用等,由一个部门统一负责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化的模式,划分不同的区域,制定总体发展规划和适应不同用途、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等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发展目标和措施,组织实施、检查和落实。在德国,凡是居住人口超过50人的居民区、旅馆、度假中心和其他设施,必须建有污水处理系统,禁止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湖泊、河流。
加大投入。保护与管理水资源,控制和治理水污染,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目前我省治水方面投入仍显薄弱。2008年,芬兰启动了为期4年的水计划项目,决定投入9000万欧元,用于改善水资源供需不平衡和基础设施,同时,促进环境立法和水科技的发展。由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牵头,芬兰已经出资约2100万欧元,资助了63个水处理公司;投入1200万欧元,资助了23个水领域的研究项目。这使得芬兰80%的湖水和一半以上的地下水,都是可供使用的优质水资源。新加坡积极利用高科技对污水进行“超微过滤”、“逆渗透”、“紫外线消毒”、“平衡酸碱值”等阶段净化,开发可重新利用的“再生水”。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解决制约我省缺水问题,其根本出路在于节水,这决不是一项权宜之计,也不仅仅是一项单纯的技术推广工作,而是带有方向性的大问题,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德国多年来致力于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设备,成效显著。居民采用屋顶节水也很普遍,95%以上的建筑物均在屋檐下设置集水槽,再由排水管汇入地下排水管网,送入污水处理厂或用于浇灌花木。在瑞典,居民所有的水龙头、淋浴喷头或抽水马桶等卫浴用具都是节水型的。以色列将检查水管、龙头,防止滴漏现象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设立专用电话以方便人们向相关部门报告滴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