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图表均为新华社发
2月12日,在山东一家企业,工人们忙着加工出口内衣产品。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摄
国家统计局2月24日发布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笔笔数据、张张图表勾勒出中国沉稳坚毅、砥砺前行的脚步。
经济建设:健步而行
这一年,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继续发酵,全球经济仍然处于缓慢的复苏过程中,增长乏力,波动频繁。2013年一、二季度,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国家统计局的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568845亿元,实际增长7.7%,增速与上年持平,超过年初确定的7.5%的预期目标。
2013年四个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率分别是:7.7%、7.5%、7.8%、7.7%,虽然前两个季度增速小幅回落,但全年各季度增速始终维持在7.5%~7.8%的合理区间内,最高增速与最低增速的差值只有0.3个百分点,波动幅度明显收窄。
“在持续低迷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的中国能实现7.7%的增长,这个增速是较高的,成绩是难得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谢鸿光指出。
“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向结构调整要发展的潜力。”面对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明确了要努力使经济稳定地运行在合理区间的目标,即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内运行,就尽量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不超发货币,不增加赤字,沉稳守中。同时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发力,采取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去年7.7%的GDP增速,对应的增量是49375亿元,大于1994年GDP总量48198亿元。”谢鸿光说。
纵观世界各国,从季度增速来看,美国经济增速比上年下滑,欧元区经济仍然为负增长,印度、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增速也出现下滑。
克服重重困难,坚毅前行。2013年,中国向世界呈现的是一幅沉稳大气、健步而行的经济运行图景。
就业物价收入:实实在在的梦想
就业,是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物价,是影响人民生活的大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重要内容。
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比上年减少了244万人,但就业总量仍然实现了持续增长。全国就业人员总数达到7697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达38240万人,增加1138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比上年多增4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5%,比上年末降低了0.04个百分点。
相比于其他国家,中国的失业率水平是低的。2013年美国失业率虽然在逐渐下降,但12月份失业率仍然高达6.7%,欧元区则一直维持在12%以上。部分发展中国家失业问题也较为严重,南非的失业率甚至超过20%。
2013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6%,涨幅与上年持平,低于预期目标。居民消费价格的月度波动幅度也比较小,始终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除2、9、10月份受气候、节假日等因素影响同比涨幅略高于3%,其余月份涨幅均在3%或以内,全年各月涨幅在2.0%~3.2%的狭窄区间内波动。
对此,谢鸿光分析指出,2013年,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人群就业;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使市场供求保持平衡。
统计公报显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续提高——
一是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2013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896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增长7.0%;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11元,增长8.1%。
二是居民消费水平持续提高。2013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0%,下降1.2个百分点。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家具类、通讯器材类等热点消费领域销售额均实现了20.0%以上的增长,汽车类销售增速也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达7126万辆,增长19.0%,其中私人轿车达6410万辆,增长20.8%。
三是居民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2013年年末,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比上年末增加1785万人、3680万人、1192万人、887万人、968万人;按照农村扶贫标准计算,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1650万人。
结构优化:看得见的新变化
“双11”一天,淘宝网实现几百亿元的销售额;互联网金融崛起,余额宝、微信红包抢夺着眼球,也抢夺着用户市场;打车软件“缠斗”……2013年,就在我们身边,各种服务业态的巨变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深刻地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经济结构。
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出现了历史性的积极变化。
201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为10.0%,比上年略微下降0.1个百分点,比重基本持平,而第三产业比重则明显提高,达到46.1%,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比重高2.2个百分点。
“这种变化不仅是消费结构升级不断加快的客观反映,也是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推进的结果。”谢鸿光指出。
转方式、调结构是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既是优化发展的抓手,也是其结果。过去的一年,我国产业、区域、城乡等经济结构均有所改善:
——高技术制造业比重进一步提高。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8%,快于规上工业2.1个百分点。
——地区投资结构进一步改善。2013年,东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9%,增速小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而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则分别增长22.2%、22.8%和18.4%,分别比东部地区高4.3、4.9和0.5个百分点。
——城乡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末,全国城镇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增加192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3.73%,提高1.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高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3.03,比上年缩小0.07。
过去的一年,在经济运行保持平稳的前提下,劳动生产率、企业利润额、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等都实现了稳步提高。
一是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比上年提高7.3%,比2009年提高37.8%。在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缩小、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下,劳动生产率的稳步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我国的人口红利期,提升了我国产业和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二是企业利润额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额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私营企业增长14.8%;全国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额增长16.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额增速达到20.1%。
三是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全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为121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5%;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68立方米,下降5.7%;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
科技创新:“上天入地”不是梦
2013年,凭借高科技的力量“上天入地”,一个个精彩瞬间留在中国人的记忆中,也载入了世界科学发展的史册。
这一年,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施首次绕飞交会试验,嫦娥三号探测器顺利实现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实现从深潜海试到科学应用的跨越。2013年全年,我国成功发射卫星14次。
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9%,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7469亿元,增长16.0%。其中基础研究经费569亿元。
科技发展的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下面这组数据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
2013年全年,国家安排了3543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118项“863”计划课题。累计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3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002家。全年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累计支持设立141家创业投资企业,资金总规模近390亿元,投资了创业企业422家。全年受理境内外专利申请237.7万件,其中境内申请221.0万件,占93.0%。授予发明专利权20.8万件,其中境内授权13.8万件,占66.6%。
到2013年年末,全国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30098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556个。全国现有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174个,已累计完成对110949个企业的产品认证。全年制定、修订国家标准1870项,其中新制定1161项。
(本报北京2月24日电 本报记者 张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