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破除“三道槛”
杨亮//www.workercn.cn2014-06-19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艺术品造假成为市场发展的“痼疾”。CFP

  最新发布的欧洲艺术基金会《2014全球艺术品市场报告》透露,中国连续两年蝉联全球艺术品交易第二位,占全球艺术品市场份额达24%。种种迹象表明,艺术品市场的又一个“春天”似乎正在到来。然而,真有这么乐观吗?

  2013年9月,藏家刘益谦耗资822.9万美元拍得苏轼《功甫帖》。没想到,经过上海博物馆专家鉴定与考证,认定其为伪本。此后,围绕《功甫帖》展开的争论持续上演,迄今尚无定论。《功甫帖》并非个案,此前拍出253万元的油画《池塘》,也曾被吴冠中本人证实“非我所作”。成交价均超过3亿元的黄庭坚《砥柱铭》、王羲之《平安帖》、齐白石《松鹰图》,也先后遭遇作伪质疑。

  真伪之争不过是艺术品市场隐患的冰山一角。作伪、做局、假拍、炒作、价格操纵——有评论指出,近年中国艺术品市场不断“沦落”,俨然变成投机的“游戏场”。更可怕的是,不少投身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将这种“游戏化的怪象”变成了市场发展的一种特殊性与规律,这在更大与更深层面上误导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走向。

  不仅如此,政策瓶颈未解、市场体系发育缓慢、诚信缺失严重——从宏观层面看,仍有“三道槛”横亘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前路,急需破除。

  政策方面,国家一直没有有关艺术品机构运营的系统政策出台,同时法律制度建设滞后,艺术品市场处于任意发展、自生自灭的状态。

  市场方面,艺术品市场体系除了市场主体体系外,还包括信誉体系、评估鉴定体系、价格体系以及监管体系等。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主体机构,可被分为画廊占主导地位的一级市场和以拍卖行及艺术博览会为主的二级市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相互配合,协调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发展。但在我国艺术品市场中,这两级市场关系错位,甚至相互挤压,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诚信方面,不管在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艺术品经营主体鱼龙混杂、交易无序、信用缺失,违法拍卖行为泛滥。一些拍卖行与利益集团合伙做局,制假售假,助长投机行为。此外,市场还存在庄家操纵价格、绑架市场的乱象。灰色的利益链条不仅绑架了艺术家,还绑架了许多专业机构,让市场信息不对称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信用的普遍缺失,助推艺术品市场的“泡沫”越吹越大。

  过去2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爆炸式成长,并过分强调高额投资回报。2013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虽然显示了市场重新复苏的迹象,中国潜在藏家的购买力也在日益增强,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大量依靠本地消费的地方市场。目前,中国内地还未出现像纽约和伦敦那样的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中国跨境艺术品交易金额也远远低于美国和英国。2012年中国艺术品进口总额只占全球进口总额的6%,而出口额所占比例仅为4%,分别为10.4亿欧元和7.86亿欧元。

  固然,高税收、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以及收藏家对外来艺术品的接受度低是造成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但不容否认的是,艺术品主体机构的真假标准及诚信标准的严重缺失,拍卖行和画廊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专业化高端人才的匮乏,经营水平的低下,这些根本性缺陷不仅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使违法或不规范经营现象此起彼伏、比比皆是,更阻碍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真正走向世界的“中心舞台”。

  我们不缺少成熟的艺术品,也不缺少消化这些艺术品的市场需求,我们真正缺少的,是一个成熟、规范的市场。

  未来,艺术品市场的竞争方式必然会发生重大变化,由粗放式经营走向细分化、精准化,未来的竞争不再是规模的竞争,而是品牌、文化力和服务的竞争。培育好这个市场,说到底还得从制度层面加以改革,同时,也需要从法律层面加以规范。否则,空有豪掷千金名作在手的爽快,却无“可持续”的良性市场发展,终究免不了“泡沫”与“土豪”的讥讽。(新闻观察员 杨 亮)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