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向西开放全力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
宋建钢 饶彦久 田玲娟//www.workercn.cn2014-08-01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更多

  

任梦真/图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了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赋予丝绸之路以新的时代特点,是深化向西开放、保障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一战略构想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新趋势,体现了古代互联互通的合作精神,承载了各国平等互利的合作理念,明确了地区开放共赢的合作目标,提出了未来带状延展的合作路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提出后,得到了沿线各国及国内沿线省区市的纷纷响应,各国各地区都在依此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空间,确定各自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战略地位,借力政策、道路、贸易、货币、民心的“五通”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

  一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交流的一个标志。这条起始于公元前2世纪、持续至公元16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承载着千年历史,融汇着四方文明,是东西方商业文化交流的纽带和友好合作、互利共赢的桥梁。它以中国长安和洛阳为起点,经中亚向西到达地中海地区,向南延伸至南亚次大陆,横跨欧亚大陆东西长约一万公里、南北宽约三千公里的广阔区域,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商贸文化线路。

  承载了贸易往来、文化传播等使命的丝绸之路,曾经给沿线各国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能够启迪我们更好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团结互信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政治基础。丝绸之路兴起于两汉,繁荣在唐宋,延续了一千多年,实现并扩大了相关国家之间的商贸活动和文化交流。这些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及沿线国家在团结互信基础上的和平往来密不可分。在古代,没有规范的国际约束机制,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团结互信的重要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之间更要加强团结、互信、互助,以开放包容的精神对待分歧,以建设性的态度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长远和战略的眼光谋划共同发展。

  平等互利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经济基础。丝绸之路之所以在众多交流合作途径中成为古代中外经济及文化交流合作的国际通道,缘于在长期交往中,各国都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双边和多边合作,形成共护稳定、共同发展的可靠保障和战略依托。只有互利共赢才能持久合作,只有各国人民都能享受到合作发展的红利,交流合作才会更持久、更有生发力。

  包容互鉴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文化基础。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文地理各异。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沿线各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他国,用对话交流代替冲突对抗,尊重合作伙伴,不干涉他国内政、不以大欺小,创造了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传统的国家和谐相处的典范。“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要秉承包容互鉴原则,尊重差异,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发展道路的多样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繁荣。

  合作共赢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根本途径。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共赢是合作的基础。在历史上,丝绸之路是由沿线各国共同“走”出来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想让丝绸之路重现光辉,仍然需要众多智慧的凝聚。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开放包容、共商共建、共赢共享的经济合作带,是汇聚共建、共享、共赢、共荣正能量的经济带,是沿途国家共同的财富。复兴丝绸之路、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符合该区域国家的共同利益。沿线国家及地区要携手合作、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二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化向西开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需要顶层设计,多方推进。

  第一,高端规划,着力构建区域一体化合作组织。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就是要把欧亚大陆的不同区域连接起来,把不同国家的利益融合起来,充分实现优势互补,共享机遇,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各国要充分利用相互毗邻的地缘优势,加强顶层设计、高端规划,不断增强区域经济的内生动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各国间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对接,形成国际分工协作、互通有无的区域合作关系。在经济上、贸易上要充分互补,深化沿线国家、地区利益融合,努力实现双赢、多赢、共赢,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标。

  第二,加强国际国内政策沟通,以务实、灵活的政策推进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合作。从国际来看,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实现中亚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契机;从国内看,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中国西北、西南大部分省区市,借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之机,可以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大开放,以大开放带动大开发。中亚很多国家既是独联体成员国,又是上海合作组织、中西亚经济合作组织、伊斯兰合作组织成员,这些组织既有的政策机制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各省区市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资源禀赋差异很大,只有加强政策沟通,加深彼此了解,增进政治互信,促进战略对接,才能找到利益契合点,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的有效对接,才能共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合作规划,切实推进区域范围内的务实合作。

  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有利于加强合作的交通网络。丝绸之路经济带依托古丝绸之路交通运输干线,以沿线相对发达的经济区为核心,发挥经济集聚和辐射作用。因此,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互联互通的根基。要以完善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先导,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建设,努力形成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区域交通运输互联互通的新格局。要积极推进一些优先项目的建设和国际便利化运输。围绕国际物流,鼓励相关企业开展国际合作。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或区域在信息系统、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第四,加强经济合作尤其是能源合作,切实构建合作的利益纽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经济合作为主要内容,它东边牵手亚太经济圈,西边联结欧洲经济圈,辐射40多个国家,覆盖近30亿人口,市场规模和潜力独一无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项“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要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就要全方位加强合作,将地缘毗邻优势、政治关系优势、经济互补优势切实转化为务实合作的优势、持续增长的优势,进一步为我国以及周边地区创造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第五,加强人文交流与合作,实现民心相通、民众相亲,打牢合作的文化精神纽带。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民心相通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和基础。目前,暴力恐怖势力、极端宗教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日益猖獗,严重威胁到我国边疆及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稳定。要通过经济发展、政治合作和文化交流交融,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沿线各族人民,消弭各类极端势力滋生的温床,让各国人民之间、各族人民之间实现互利共信的文化交流、人文交流,筑牢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社会文化基础和长久保障,实现跨国、跨地区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要大力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增进相互了解,推动不同种族、宗教、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为开展区域合作筑牢坚实的民意基础和社会文化基石。

  第六,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共谋旅游业的发展。丝绸之路在我国境内经过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五个省区,绵延四千多公里,具有深厚的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是发展旅游业的一条黄金带。在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战略中,丝绸之路沿线旅游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国际影响力。沿线各国、各省区应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创新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组建丝绸之路旅游合作组织,打造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品牌,发挥旅游业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使旅游业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先导产业。要大力加强航空、铁路、公路联通,为全方位、立体式旅游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不断畅通我国旅游向西开放的通道。

  (作者单位: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史研究室)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