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社会失范是指突破制度性规范的越轨行为在某一时期异常升高,甚至频发暴力事件。近来,山东、湖北、云南等省连发劫持绑架人质案,有天云贵川三省甚至同日发案,警方现场击毙多名疑犯。
偶发失范不足为怪,但大面积失范自有其深层原因。
就宏观时空而论,是社会转型期结构紧张的外在显露。农耕文明的社会结构具有强同质性。工业文明则急遽催发社会分化,不仅异质要素增多且要素间差距拉大,资源机会的社会分配越发不均。同时,功利性的社会文化为个人设置了较高期望值,但社会结构及制度安排并没为人们实现期望提供充分手段。这样,文化目标与制度手段间便产生了断裂,造成结构性紧张。我国正值社会转型期,受结构张力和个体理性的共同作用,社会成员便采用技术性手段谋求实现预期目标,导致了全方位的社会失范。
就文化根源来讲,是我国二元规则社会的偏好放大。不同于讲求规则的西方文化,东方文化讲究人际和谐,人脉情结异常浓重,而我国社会本质上又是一个极大扩展了的村落熟人社会,以致社会自古就饱含人情地施行着硬规则和软规则(成文显规则和不成文潜规则)的二元规则制度,遇事“找关系”俨然进化为文化基因。置身社会转型期,人们固有的行为偏好受文化价值功能的激越,加之稀缺性关系资源并非为人均享,于是,拥有者便全力开发利用而随意失范,非拥有者则趋向走险失范。
现代神经科学揭示了人类德性禀赋的遗传基础,涉及到大脑的前额叶、眶额叶和颞叶上沟,尤其是前额叶承载着道德判断能力。如果上述一个或多个大脑区域存在遗传缺陷或发生病变,将丧失窘迫感、自豪感和愧疚感,进而表现出反社会人格特征。研究表明,美国男性人口中约有3%至4%具有反社会人格,刑事惯犯中高达80%。据悉,前期被警方击毙的多名劫人疑犯都有犯罪前科。
其实,社会转型必然伴生碰撞冲突,社会失范或将成为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的新常态,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以有效遏制。
——用核心价值观矫正文化指向。托尔斯泰的小说《人是如何变坏的》描述了老鬼想使一勤劳农夫变坏,先后派两小鬼去捣乱都没成功。老鬼不甘又派个聪明鬼,一下子就使他变成贪婪无羁之徒。老鬼点赞,此鬼却谦虚道:“我只不过是让他拥有的比他需要的多一点……”事实上,负面人性易被财富激活。当前,要用体现大时代精神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成员设定德性目标,克服单一财富取向,以缓解结构张力;更要用文明的价值观驾驭财富,扼其异化人性的魔力。
——用核心价值观强化规则意识。偏好公平是人类基因——文化共同演进的结果,表现为“不公平厌恶”的普世性。博弈论还刻画了“非对称的不平等厌恶”:不平等关系中的劣势方显示出强烈的减少不平等冲动(可实施拒绝合作或减少投入的惩罚战略),另一方则冲动较弱。二元规则社会的本质体现了机会不平等,这是最大的社会失范,须用生而平等的价值观增强各阶层的红线意识,消弭逆向示范效应,疏缓弱势群体暴力失范的冲动,减少社会转型代价。
——用核心价值观增进社会认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把己属的群体称为“内群体”,从中能获得情感价值和身份认同,且表现出行为友善和自尊维护,即显示出“内群体偏爱”。针对结构分化所产生的大批社会成员失却身份认同,游走于社会边缘,须用友善仁爱的价值观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使每个人都身有所归、心有所属,以群体身份感知社会认同,用组织文化守护道德形象,增强人们亲社会人格力量,协力共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