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用科学理性的批评扶助表演艺术发展
//www.workercn.cn2014-08-12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崔 伟

  文艺批评是文学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表演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保障与标志。对于当前文艺批评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我是抱着一种既忧虑又乐观的态度,因为在当前的文艺批评现状、队伍建设和影响力、威信力等方面,的确存在着相当令人不满意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是艺术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文化艺术生态巨大变化,以及文艺市场与受众的多样性构成而形成,是一种暂时的不适应与缺位。国家有关宣传思想和文化主管部门已敏锐地注意到文艺批评的加强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及时听取各方面建议,采取有效方式大力加强文艺批评工作,从这一点上使人乐观地看到了文艺批评发展的前景。

  加强文艺批评首先要根据当代文艺发展特点和今天文艺批评功能的拓展,认识到文艺批评有哪些重要作用。今天的文艺发展要求文艺批评起码在以下几方面要发力、发声:健康的戏剧批评应是建立在时代精神上的理性关照;体现着科学态度的严谨衡量;在艺术规律基础上的辨析思考;充满批评者感性与智慧的思想表达;代表观众和读者审美追求与艺术渴望的社会文化诉求。文艺批评还应能启迪艺术家创作智慧,提升大众欣赏水平。

  近年来,表演艺术家努力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一大批讴歌时代精神,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内容积极,人物形象生动,艺术形式多样的优秀作品,创造了辉煌的舞台盛况。与表演舞台的繁荣丰富相比,戏剧批评和理论建设则显得相对冷落,发力缺乏力度、发声缺乏影响,业已成为戏剧批评的窘况。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批评声音的薄弱,批评力量的乏力,批评威信的不振,批评队伍的流失,批评阵地的缺乏,则是造成戏剧批评未能更有力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关键。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多方面努力,最为实际的行动还是要在批评队伍的建设、批评环境的营造和批评阵地的开拓上采取具体有效的措施,多做基础和实际的工作。

  随着近年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戏剧批评队伍人数锐减,仍在从事戏剧批评的人员老龄化、非专业化现象极为突出,这严重影响到戏剧批评的开展。在已有的戏剧批评人员中,知识结构老化,在艺术观念和理论积累上不能与时俱进,缺乏与当代表演发展现状和表演创作人才的沟通契合,以及过于注重书本,对表演规律与现实缺乏了解的学院化批评,也是造成戏剧批评不能发挥应有作用,限制其影响的重要原因。因此队伍不存,实力不壮,脱离实际,都是使戏剧批评缺乏声势的关键。

  毋庸置疑,随着戏剧艺术市场意识和营销观念的强化,戏剧在赢得观众、多样风格、扩大影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同时简单地把评论与宣传、批评与炒作庸俗化地混为一谈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直接表现是严肃的戏剧批评越来越少见。有些评论家干脆放下了笔,眼不见心不烦。而活跃在报刊的某些“批评者”多是以雇佣的身份为主顾高唱赞歌,或者以故弄玄虚的作风兴风作浪。批评氛围因为严肃批评的失语和严肃批评家的缺位而顿显疲软乏力。

  近年戏剧批评逐渐与报刊娱乐化、功利化混为一谈,缺乏开展严肃戏剧批评和理论探讨的阵地,是严重制约戏剧批评发展和打造具有较高水准与较大社会影响力批评人才阵容的重要原因。事实证明,戏剧批评萎顿与戏剧批评阵地的严重萎缩,也和我们对新兴传播媒体方式的陌生疏离紧密相关。因此,重振戏剧批评的威信与声势,保住、开辟和重视批评阵地极为重要。我们不仅着眼于传统的报刊,更应敏锐跟上网络等现代传播方式的发展,充分利用这些受众面大、及时便捷的网络平台等易于青年观众接触、接受,并易于交流互动的现代传播形式的优势,要有紧迫性地尽快打造一支能适应新媒体,熟悉把握当代受众与社会艺术欣赏习惯和口味的批评家群体,加快培养推出传播正确批评导向的“V”字型人才,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文艺批评氛围,提升文艺批评对全社会欣赏趣味、创作导向的引领作用和影响力。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