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文史纵横-正文
寻找宏大叙事与个性表达的最佳契合点
——纪传体电视剧《开国元勋朱德》创作点滴
郭翠君 远 之//www.workercn.cn2014-11-04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更多

  

  在当下,做一部以领袖人物为描写对象的纪传体电视剧是很有难度的,这不仅仅是因为领袖题材本身所带来的政治敏感性,还因为“纪传体”这种形式本身所具有的在表达方式上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对于编剧来说,《开国元勋朱德》的创作过程,也是对这类题材、体裁的一个摸索、学习的过程。

  以人物心路历程反观历史风云

  朱德的一生跨越了中华民族整个近现代以来的历史。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史诗性题材如何把握?这对编剧来说是具有挑战性的。

  在《开国元勋朱德》的创作过程中,我们力求以朱德的心路历程为视角,在人物塑造的过程中带出历史事件,带出人物背后广阔的社会背景,让“历史”随着人物的成长一步一步展现出来:从朱德最初怀着“投笔从戎去,刷新旧国风”的抱负,步行两千余里,走了七十余天报考讲武堂开始,到一步步碰壁,一次次失望,最后改弦易辙,寻找新的救国救民之路,直到成为一名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一生的杰出军事统帅和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正是围绕着在每一次重大历史关头,他对信仰的坚守、他的政治智慧、他的人格魅力来把握剧情,带动历史,才不会使人物成为历史事件的符号,有血有肉地展现辛亥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庐山风云等。

  让史实成为有艺术感染力的“点”

  朱老总一生经历丰富:云南起义、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井冈山会师、转战赣南、建立中央苏区、抗日战争……本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大事不虚”的原则,剧中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真实的、有据可查的,换句话说,都是事实。但是,文艺作品毕竟不是史料,它要求以具体的形象打动人,感染人。那么,如何让这些“史实”“事实”成为有艺术感染力的“点”,关键是要寻找到最能触碰观众内心情感的细节,让“事实”变得可感,从而在作者、人物、观众之间达到一种心灵的默契。

  比如,在查阅大量史料的过程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在与国民党军队交战的战场上,每一次打扫战场时,朱德都特别交代部下,要把敌军的尸体同时掩埋了。我们被朱德元帅这种人类的大爱情怀深深地打动了。但是,这样一段文字如何表现才更具有感染力,更具有历史的穿透力?那只有把它化为感人的细节,于是便有了在七溪岭战役中,小战士李文清在战场上一边哭一边偷偷掩埋哥哥(国民党士兵)尸体,被班长发现严厉斥责、朱德了解后下令日后打扫战场时一律把国军的尸体一并掩埋的细节。在片场拍摄这段戏时,许多围观的人都落泪了。这个细节的设置不仅增加了戏的观赏性,也使我们能够以历史的高度来俯瞰这场战争。

  历史烽烟中的个人情感还给人物

  曾几何时,描写领袖人物的个人情感生活是个“禁区”,但是,正如朱和平将军(朱德之孙)所言:“这一关必须要过,因为它是历史,是事实。”特别是像朱老总这样历尽烽火硝烟,几乎戎马一生的人物,个人的情感经历非常容易被淹没在历史的烽烟之中,这不仅会使人物形象失去一定的光彩,单就历史真实而言,也是对牺牲者(包括生命、情感)的不公平。

  朱德不仅具有铁肩担道义的家国情怀,也有着真挚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根据文献记载,朱老总一生有过四次正式婚姻,在征得朱老总家人同意的前提下,我们在剧里都没有回避:考讲武堂时结识的妻子萧菊芳;为朱德双亲养老送终的陈玉珍(孙炳文的外甥女);战场上为掩护朱德突围而负伤被俘惨遭杀害的耒阳才女伍若兰;跟随朱德走过雪山草地、陪伴朱德到最后的康克清。我们觉得,对这些人物和人物情感的描写,会在剧中起到双重意义:一重意义是,朱德为了革命,为了民族的解放,牺牲了亲人,舍弃了情感,付出了人生中极大的代价;另一重意义是,在争取中华复兴和民族解放的漫漫长路上,有多少人像伍若兰一样付出了宝贵生命,又有多少人做出了默默无闻的牺牲,心甘情愿付出了一生的情感代价……这一切,我们都不该忘记。

  以上是创作过程中反复思考过的一些问题。现在回过头来看作品,未必都能做得到。当电视剧终于播出的时候,作为编剧,我们却没有了创作八年来曾反复想象过的喜悦甚至找不到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我们清醒地知道,这部剧还有许多不足,还有许多遗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