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焦维新
嫦娥三号完美落月,实现了中国太空计划的又一大里程碑。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对耗资不菲的航天工程抱有疑虑,尤其是在探月工程“三步走”(绕、落、回)完成之后,到底还要不要载人登月的问题,近期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甚至有传言称中国已取消了载人登月计划。那么,载人登月对中国来说,到底有没有必要呢?
载人登月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中国国际威望。探索一直是、而且也应该成为载人航天飞行的一个主要目标。举例来说,阿波罗计划经久不衰的影响力,并不只是靠其先进技术,也不只是所取得的科学成果;给全世界留下深刻烙印的是人类在另一个世界漫步的画面。与探索这一目标密切相关的还有民族自豪感和国际威望这两个目标。载人航天是现代化和国际一流地位的标志,踏上地球以外的星球,不仅代表了航天员所在国家的成就,也是地球人类的骄傲。因此,我国制定并实施载人登月计划,符合国家战略和科技进步要求,有利于使我国早日成为航天强国,抢占近地空间以远的战略制高点,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大国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提高国家战略能力。国家战略能力既是指在非战争状态下,塑造有利于本国战略安全态势的能力,也是指在战争状态下赢得胜利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领导力(远见和意志)、政治动员能力(其基础是人民对政治体系的支持力)、军事动员能力、技术能力、经济实力以及影响人民主观看法和心理状态的“软实力”等要素。中国的载人登月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科学技术的许多领域。因此,确定并完美地实现这一系统工程,是动员能力的试验、领导能力的检验、技术能力的考验、战略能力提升的实践。
再次,书写中华民族的新篇章。美国实施阿波罗计划,在科学上获得10项重大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回顾人类的文明史,中华民族曾以“四大发明”引以自豪。但进入太空时代的50多年来,在行星科学和空间天文学领域,难以见到中华民族书写的历史。我们应当让子孙后代除了欣赏“四大发明”外,还有更多值得自豪的回忆。载人登月可以充分发挥中国人的智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取得远远超过“阿波罗”的成果,在人类文明史上书写中华民族的新篇章。实现载人登月,也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才算真正实现。
最后,扩展国家的利益空间。月球含有丰富的矿物资源。也许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些资源无法带回地球;但在人类登上月球后,可以逐步就地利用这些资源,以减少探索成本,并为更远天体的就位资源利用积累经验。联合国《外空条约》和《月球协定》规定,各国有权在平等基础上自由探索和利用月球;公平分享月球的资源利益;天体的所有地区均可自由进入。这些规定的实质涵义是“先登月者先得益”。实施载人登月,将使我国具备探索、开发和利用月球资源的能力,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月球权益,扩展国家的利益空间。
载人登月确实是投资巨大的工程,需要国家大量的资金投入,而且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载人登月难以看到直接的经济效益。这一方面是由于回报的时间周期较长,另一方面在于难以衡量技术溢出的效果,难以衡量产生拉动的经济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载人登月会不会变成一个消耗经济资源的无底洞,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负担?
从逻辑性方面说,在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原则只能以确定性来应对不确定性——以自己能够确定的因素,影响本来结果不确定的过程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做出载人登月的决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开展载人登月必然导致的自主确定因素;二、这些确定因素能够影响国家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方面的结果。根据这两个条件,我们应以技术能力的确定性来应对技术发展过程的不确定性。虽然技术创新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但创新绩效取决于技术能力的关系是确定的。前沿性高技术开发的成本是创新型国家所必须承担的。虽然它们不得不承受持续高水平投入与缓慢收益过程之间的压力、较高的技术风险——即更高的不确定性,但创新型国家通过开创自己的技术轨道必然导致优势壁垒则是确定的。
中国在这方面有过历史的教训,即国产大飞机研制项目。中国在自主研发大飞机的过程中走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自主研发肯定面临着风险,什么时候研制成功?性能如何?在国内外市场上能有多大的竞争力?显然,结果是不确定的。如果决策者以结果的不确定性而放弃自主研发,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制造的飞机。但是,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虽然自主研发的大飞机可能竞争力不强,但下定决心进行技术攻关,肯定会在一系列领域取得突破、取得成果,这一点是确定的。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发展,总有一天我们在航空领域的某些方面会取得技术优势,这一点也是确定的。
载人登月可使中国在一个只有大国才能支撑的技术和工业领域,跃上前沿;将在一系列相关领域,带动技术能力的发展。当技术追赶目标失去确定性后,在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不确定性增大的同时,先行者壁垒也逐渐消失,中国可以成为下一轮航天技术的先行者,这不仅可以使中国航天产业形成优势壁垒,而且可以使中国在其他一系列相关技术领域产生先行者优势。
之后,再以科技创新引导产业的确定性来应对经济回报的不确定性。现代科学和技术交织在一起,是互动关系而不是代替关系,载人登月是包括科学探索在内的复杂技术系统的开发,其直接经济回报尚不确定,但其众多相关技术的发展必然促进中国传统工业的升级和新工业的诞生,则是确定的。
总之,以自身能力发展的确定性应对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这是大国崛起的正确战略思维之道。
(作者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