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薛晓峰在演讲后回答听众提问。叶劲翀摄
时间:2014年7月22日
地点:广东省中山市长洲社区烟洲书院
嘉宾:中山市委书记 薛晓峰
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为什么总书记在当前这个时候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物质层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如中国GDP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是不够的,还有赖于“软实力”的崛起,有赖于日益强健的心灵——而核心价值观恰恰是软实力的灵魂。
在经济实力到了一定水平的历史阶段,的确是到了该谈谈如何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了。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之后,我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老百姓的脑袋“富”起来。我们发现,在推动和谐社会、幸福和美家园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些深层次问题单靠经济增长是解决不了的,需要通过进一步提高人的道德素质来化解;同时,发展的内生性动力需要通过进一步提升民族传统中固有的“精气神”来凝聚——也就是说,两个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思考,在中宣部和广东省委的支持指导下,我市于2011年9月20日(全民道德日)制定颁发了《关于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将它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什么是全民修身行动?顾名思义就是“全民”+“修身”+“行动”,三个要素中的主体是“全民”,它的形式是“修身”,它的途径是“行动”,它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说到底,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通过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的功效,营造一个人人崇德向善、个个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核心价值观成为每个市民提升自我的行为准则与完善自我的自觉行动。
全民修身行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何关系?
一方面,两者在内容上是一致的。全民修身行动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目标,内容中涵盖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方面。如“公民意识培育行动”着力培育公民的爱国精神与情怀。其中,爱国、爱乡是中山人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两者在理念上是一致的。比如,两者都强调知行合一。全民修身行动是修心与修行并重,强调知与行的结合,强调虚功实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培育和践行的统一,在培育中践行,通过践行促进培育。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回头来看我们的全民修身行动,三年多来,无论是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还是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都努力体现了总书记提出的这一要求。具体说来,我们的实践路径分为五个方面:
教育引导 在教育引导方面,我们有一个很响亮的品牌,那就是修身学堂。像这样的学堂,目前全市共有1100多间,涵盖了所有的机关、企业、社区等。它们大多数是依托书院、祠堂、学校等特色基层文化阵地建立起来的,听课的是市民,讲课的也大多是市民。我们让那些有着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的中山人走上讲台,讲自己的故事,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人教育身边人”的方式,引导群众自我开展公民道德教育。
舆论宣传 在全民修身行动的催化下,近年来,中山市涌现出许多英勇而富有爱心的感人事迹,“中山好人”方阵不断壮大。各类好人好事被媒体广为传颂,发挥了道德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更凝聚起一个时代最强大的正能量。我们不断完善好人评选宣传机制,陆续推出了中山好员工、好司机、好婆婆、好媳妇、好导游、好领队、每月一星、优秀外来员工、和美家庭等评选活动,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宣传他们的感人事迹,让他们走进我们的修身学堂。近期,我们还将把部分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编成微戏剧,以文艺作品的形式更加生动地展示给全社会,从而激发更多的社会正能量。
文化熏陶 我们在开展全民修身行动的过程中,十分注重通过文化熏陶来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中山本身就是文明程度很高的城市,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花大力气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使群众的文明素质在欢愉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提升。
实践养成 我们坚持以“行动”为支点,通过倡导“岗位修身”和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促进虚功实做,推动社会和谐善治。所谓“岗位修身”,就是全市各部门、各镇区按照“一系统一主题、一镇区一特色、一阶段一重点、一行业一标杆”的要求,结合实际开展主题突出、形式新颖的修身行动。
制度保障 制度是社会风气的导向标,对人的价值判断起引导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全民修身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注重用制度去鼓励人们自觉地抑恶从善。
如今,全民修身行动已经开展3年多了,中山确确实实发生了很大变化——社会道德舆论环境变得更好了,做好人、做善事蔚然成风。可以说,全民修身行动寻求的正是向上向善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
推进全民修身,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探路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广东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争当排头兵,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答卷。他还嘱托中山,把伟人故里建设得更加美丽。
今年4月,中山市出台《关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进一步推进全民修身行动的意见》。结合这个《意见》,我认为,进一步推进全民修身,关键是打好“四张牌”。
一是走群众路线,打好“全民牌”。首先,要坚持全民修身行动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不变——那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其次,开展全民修身行动要“一切依靠群众”;再次,开展全民修身行动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百姓点菜,政府配餐”;最后,修身要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是虚功实做,打好“实践牌”。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所以,全民修身行动不但要树立知行合一的道德信仰,更重要的是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全民修身行动不但“看起来很美”,还要“干起来很实”。打好实践这张牌,关键在“三个融入”:融入日常文明礼仪的实践之中,从礼仪、礼节、礼貌入手,将“三礼”作为开展全民修身行动最基本的实践形态;融入生产实践与社会治理之中,把全民修身行动作为服务业发展、服务型社会、服务型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融入志愿服务以及其他各种修身活动实践之中,将志愿行动作为医治社会“道德伤疤”、彰显人性光辉的灵丹妙药。
三是以“文”化人,打好“文化牌”。通过全民修身,树立中山人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尊。中山人要有“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态度,要带好头,继承、发扬好传统文化,充分发掘具有中山本土特色的慈善文化、名人文化、产业文化,既要把全民修身融入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之中,又要在文化惠民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渗透。
四是可持续发展,打好“机制牌”。在一个社会中,出现一两个好人可能是个别、偶然的现象,若要涌现出一个个好人方阵、一群人,那就应该在社会基础、文化基础、制度基础上找答案。全民修身行动的成功主要在于构建了党政主导、全民参与、典型带动、激励引领等机制。我们将进一步健全这些机制,认真梳理过去的好经验、好做法,将一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做法及时上升为新的制度保障,最大限度地发挥机制的效用,让修身之树万古长青。(光明网记者 章丽鋆编辑整理)
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
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是新时期以全民为主体,以修身为形式,以行动为途径,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的基层实践创新。该行动于2011年9月20日正式启动,行动开展以来得到了中央和广东省有关领导的高度关注。2013年7月,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联合发文,在全省推广中山经验。全民修身行动以“基础平台(修身学堂)、基础内容(修身内容体系)、基础理论(修身理论研究)”的“三基建设”为抓手,在实践中稳步推进。目前,全市共有1100多间修身学堂,在修身学堂中开展活动8000多场次,群众参与近300万人次。全市有17万志愿者,志愿服务队、义工队1200多支,为“行动修身”提供了基本依托。经过几年的探索,目前初步形成“唱有歌曲,读有经典,讲有故事,传有格言,听有课程,看有节目,修有活动”的修身内容体系,已出版《修心化行》《艺文与修身》等一系列修身理论研究著作。
全民修身行动开展以来,全市人文环境、道德生态、市民素质发生了明显改善。据统计,全市的交通违章明显减少,行人和非机动车遵章率达95%以上,比开展活动前提高了20个百分点。中山共有12000辆公共自行车,使用率高而损坏率低,启用至今只丢失了6辆。社会治安明显改善,2014年刑事案发率下降了23.8%,破案率提高了26%,据省公安厅的一份调查报告,中山群众对政法工作满意度等5项指标排名全省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