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军事国际-正文
“拼刺刀”过时了吗?
王猛 戚炯德//www.workercn.cn2013-10-29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拼刺刀,看谁拼得好,当兵保卫祖国练好这一招,上了战场,和敌人来个血战,紧要关头就要和他拼刺刀。嘿,杀!……”这是一首唱者激昂听者震撼的军歌。战争年代,我军被称为“人人都能拼刺刀”的部队,战场上刺刀的寒光令敌人胆战,“拼刺刀”是我们这支部队的传家宝。但不知从何时起,军营里唱这首歌的人少了,练这一招的人也少了。翻检我军有关训练大纲,刺杀训练虽然被列为共同训练的选训项目,但在有些人眼里,“拼刺刀”俨然成了一个“过时”的历史名词。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现代战争号称无“网”不胜、无“联”不战,高科技兵器装备、智能化作战平台在陆海空天电多维战场上激烈对抗、战争不断变形,近距离作战的概率大大降低、白刃战发生的概率近乎于无。据美军战史记载,自从在朝鲜战争时期组织过一次排规模的“刺刀冲锋”后,再未用刺刀进行过任何形式的白刃战。此后的历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士兵虽然每次都带刺刀上阵,但常常把它当作开罐头的工具而已。因为在现代战争中的“不实用”,2010年,美军的陆军部甚至取消了刺杀这一传统训练课目。

  然而,不实用并不等于无用。2004年,由20名英军组成的巡逻队在伊拉克巴士拉市区巡逻时,突遭到100名什叶派民兵伏击。英军指挥官在援兵尚未到达、弹药即将用完之际,果断命令士兵上刺刀,与武装分子展开白刃战。结果35名武装分子被杀死,而英军除了部分士兵受伤外,大部分士兵安然无恙。

  实际上,“拼刺刀”拼的不只是使用刺刀的技巧,更拼的是坚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战斗精神。克劳塞维茨认为:物质原因和结果不过是刀柄,精神的原因和结果才是真正锋利的刀刃。他的这一认识,与“物质因素决定着战争胜负的可能性,战斗精神则是把可能变为现实的决定因素”的马克思主义战争观高度契合。一支军队,如果没有横刀立马、舍我其谁、一往无前的胆气、勇气和豪气,就不可能抢占战争的制高点,进而夺取胜利。

  现代社会的主流意识是讲文明、重和平,受此氛围熏陶的年轻人刚出了校门就步入营门,不敢说手无缚鸡之力,但大多数却无杀鸡之经历。战争形态变了,但面目依然狰狞残酷,“文明人”的特质势必严重制约士兵战斗精神的培养和发挥。研究表明,体能和技能训练有时无法解决问题,只有借助近距离的刺杀训练,才会使其真正体会到战场上的残酷,才会激发其“野蛮”的本性。如果说军事训练是和平时期最基本的军事实践活动,是培育战斗精神的根本途径,那么,刺杀训练无疑就是培育战斗精神的“快速通道”之一。

  当前,实战化训练已经成为我军军事训练的主导思想,无论是像训练一样打仗还是像打仗一样训练,都必须树立进了演训场就是上战场的思想。但是,训练中听见了炮声、看见了火光、闻到了硝烟只是意味着形似实战,神似实战更需要在心智上对军人进行锤炼。对军人而言,刺杀训练作为战斗化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一旦听到“上刺刀”的口令,“非战即亡”的激情立马会涌上心头。从这一意义上看,“拼刺刀”永不过时,战时用它“杀强敌、捍荣誉”,平时用它“除娇气、砺血性”;“拼刺刀”永不能弃,它是一支部队重任面前不退缩,危难时刻敢担当,强敌来时敢亮剑的精神源泉;“拼刺刀”精神永放光芒,它是一支部队骁勇之风虎狼之气的魂魄所在。因此,我们应当重拾“拼刺刀”、借力“拼刺刀”,聚集强军目标,紧贴使命任务,加强战斗精神培育,为实现当代军人的强军梦提供力量源泉。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