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快捷·便利·高效
——江苏工会打造“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务平台
中工网记者 王伟
援助组织网格化、调处机制一体化、劳动争议案件快速处理……日前,江苏召开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平台建设现场推进会,总结了各地工会建设法律援助平台,方便职工维权,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经验做法。
半小时服务圈
坐落在太湖边的无锡市滨湖区胡埭镇,辖区1.5万余名职工都知道,如果有维权服务需求,半小时内就能得到相应援助。原来,镇区的10个村(社区),全部建有“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室”,随时接受职工的法援诉求。
胡埭镇总工会专门制定了《在全镇工会组织中开展“构建职工法律援助半小时服务圈”活动的意见》,建立了由160人组成的企业职工信息员队伍,及时了解职工诉求。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室参与协调处理各类劳动纠纷410起,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860余万元。
而在连云港市,截至去年底,所属8个县(区)工会全部对外挂牌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同时,在乡镇、街道和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114个基层法律援助站,选树了20个援助示范点。为了方便外出就业人员维权,市县工会还定期组织专门的援助服务力量,到农民工输出地开展普法宣传等活动,与输入地工会联合开展讨薪等维权服务,被农民工形象地誉为“老家的维权大篷车”。如今,“大篷车”的足迹已遍布杭州、青岛、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累计为外出务工人员调处劳动纠纷150多起,帮助讨回欠薪、工伤赔偿320多万元,惠及30多万名务工人员。
一体化调处平台
东海县总工会早在2004年就成立了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每年拿出10万元作为工会法律援助服务经费。县总工会主席范益春介绍说,去年,县总投资30多万元,对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进行扩容,办公场所由原来的20多平方米扩大到120平方米,并统一购置了职工信访和12351维权热线系统、调裁诉一体化办公和现场监控系统等全套办公设备。
阵地面积扩大、硬件设施到位后,县总工会在原有职工信访和法律援助功能的基础上,重新加载新的功能。一方面加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功能,将12351维权热线同时作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的热线对外发布,主动接受职工对企业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情况的反映,开展经常性监督活动。另一方面,与人社部门和法院合作,邀请其在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加挂劳动争议巡回仲裁庭、劳动争议巡回法庭的牌子,与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庭一起,形成劳动争议调处的一体化协作模式。
目前,连云港各县区全部建立了劳动争议一体化处理平台。职工与企业发生劳动争议,不再需要东奔西走,穿梭于不同部门之间,只要走进一扇门或打一个电话,在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这个平台上,就可以享受“一站式”服务。
优先审理工会法援案件
南京市总工会调查发现,在帮助职工维权的过程中,部分案件特别是外来农民工工伤案件,因维权时间长、维权难度大,常常导致职工本人及家庭的“二次伤害”,有的当事人因等不起、耗不起而中断维权之路。为了搭建便捷、高效的维权通道,南京市总与法院、人社部门协商,联合出台了以“快速受理、快速立案、快速审理、快速执行”为核心的《关于优先审理工会法律援助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若干意见》,正式建立了工会法律援助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绿色通道”。
优先审理使每件案件的平均处理时间缩短三分之一。比如,《意见》提出“对符合援助条件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工会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受理、审查、审批、指派”,而以前是15个工作日。其他有关仲裁、诉前调解以及立案等程序,也都大大压缩了时间期限。
连云港市连云区建立了劳动争议一体化调处“4+X”模式,即区总工会、区法院、区人社局、区司法局四方,加上劳动争议案件涉及的有关主管部门,共同在劳动争议进入仲裁和诉讼程序前,提前介入、协调处理,并在区总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挂牌成立了劳动争议“4+X”一体化调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