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报记者 边磊
享受不到这项政策,还可以享受其他政策,有针对性地帮扶困难职工,让每一名有困难的职工获得帮助并最终脱困。北京市政路桥集团通过建立多级动态帮扶管理体系,随时掌握职工生活困难;多种形式、分门别类、条理清晰的全方位长效帮扶机制,让职工心里有底,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筹集400万爱心帮扶金
“行政支持点、工会出一点,职工捐一点”,一点一点,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工会筹集了400多万元的爱心帮扶专用金。
“职工患有大病或遭受自然灾害,一旦影响到职工的正常生活,这时候就可用这笔帮扶金进行帮助。”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工会副主席隋占刚说。
为管好用活爱心帮扶金,工会制定了《爱心帮扶金管理使用细则》。依托爱心帮扶金,逐步形成了“春送祝福”“夏送清凉”“秋助学子”“冬送温暖”,“全年送平安”的工作格局。2012年还把在企业连续工作1年以上生活困难的劳务派遣人员,以及困难党员、困难劳模也纳入了帮扶范围,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帮扶工作中的空白和死角。
7年下来,爱心帮扶金已累计支出143万余元,帮扶各类困难职工365人,2183人次。
个性化帮扶月月补助
爱心帮扶金解决了绝大多数困难职工的问题,可是,工会总感觉不到位。尤其是那些有低保证的特困职工,还是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于是,工会又通过建立个性化帮扶机制,弥补了这个不足。
“有些人因为技能问题无法上岗、有些人孩子上学困难、还有些人得了大病,我们就要进行个性化帮扶,月月有补贴。”隋占刚说。
针对这部分特困职工,工会按照生活、就学、医疗三种类型,分别给予每月300元、400元和500元的补助金。每年发放个性化帮扶补助金10万元。从2009至2013年的5年间,共资助142名当年考入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
为了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业难的问题,集团系统已经形成规定,即在满足企业用工条件并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优先录用困难职工子女。
“一对一”领导自掏腰包
因工伤无法回到原岗位的王石是北京市政路桥“一对一”帮扶最早的一批受益人之一。当初,企业建立领导与困难职工一对一帮扶机制,把209户困难职工分别与各级领导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
与王石结对子的是北京市政路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郝志兰。每到逢年过节,郝志兰必到住在石景山的王石家中看望,除了其他爱心帮扶金,还要自掏腰包两三千元,给予帮助。经过一年多的帮扶,王石的儿子金融专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好工作。
现在,郝志兰已经开始帮扶第三户困难职工家庭了。几年来,集团系统各级领导班子成员 在“一对一”结对子帮扶过程中,累计自掏帮扶款50.96万元。
困难劳模享专项帮扶
在市政路桥,对于内退待岗和困难劳模、困难党员,也有着专项的帮扶机制。
工会对企业内部一部分生活困难的党员,制定了困难党员帮扶制度。公司党委每年两次向市国资委推荐1名生活困难党员,申请“北京市生活困难党员帮扶专项资金”,保证把帮扶资金用在最困难的党员身上。
几年来,工会对退休待岗员工和困难劳模的慰问帮扶金累计支出164860元。
“职工真的不容易,每个人的事儿都是大事儿,作为工会组织,要用真心和实际行动帮助他们,只要大伙儿都帮一把,困难职工的生活就会一天天好起来。”隋占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