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集体协商,驶向提质增效新航道
——《关于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增强集体合同实效的意见》和《深化集体协商工作规划(2014-2018年)》解读
职工们在看工资集体协商合同
前言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对健全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提出明确要求,中国工会十六大也对集体协商工作作出了新的工作部署,集体协商工作已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总工会3月19日和4月18日出台了《关于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增强集体合同实效的意见》和《深化集体协商工作规划(2014-2018年)》(以下简称《意见》和《规划》),聚焦集体协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强调提升质量、增强实效,切实推进集体协商工作深化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纵观《意见》和《规划》,两者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它们都是全总立足于三年规划任务完成、集体协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而出台的进一步推进集体协商制度建设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但《意见》规范的内容更加集中,紧扣如何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增强集体合同实效这一核心问题提出具体指导意见,《规划》则着眼于对今后5年集体协商工作进行全面部署,涉及内容更广泛,目标任务更具体,工作举措更细化。
为帮助各级工会和广大职工准确把握《意见》和《规划》提出的工作方向、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本报特推出专版,进行详尽解读。
【解读1】
深化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和实施的重点形式和主攻方向是什么——
行业集体协商处于核心地位
“充分发挥行业集体协商的优势作用。”
——《关于提升集体协商质量增强集体合同实效的意见》
“突出抓好行业集体协商。”
——《深化集体协商工作规划(2014-2018年)》
无论是《意见》,还是《规划》,都明确提出突出抓好行业集体协商。对此,全总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表示,这是由行业集体协商在集体协商中的核心地位所决定的。
事实上,从2009年全总专门出台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的指导性文件,到2011年的《三年规划》将行业工资集体协商确定为三项工作重点之一,再到这次相继出台的《意见》和《规划》强调突出抓好行业集体协商,并提出全国每年培育20个、5年形成100个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行业集体协商典型,都不难看出,全总推动行业集体协商的方向越来越明确、部署越来越全面、要求越来越具体。
还值得关注的是,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出台的《关于推进实施集体合同制度攻坚计划的通知》,也将加大行业集体协商推进力度作为实施攻坚计划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各级工会在推进行业集体协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实践证明,行业集体协商在协商层次、覆盖范围、整合资源、人力配备、减少社会成本、提升合同质量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处于集体协商的核心地位,既是破解中小企业集体协商建制难题、扩大集体协商覆盖面、增强集体协商实效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深化集体合同制度建设和实施的重点形式和主攻方向。”张建国说。
《规划》对如何抓好行业集体协商明确了5方面工作措施,即“健全行业集体协商主体”,“细化和拓展行业集体协商内容”,“拓展行业集体协商领域”,“参与制定行业劳动定额标准”和“发挥产业工会作用”。
“行业集体协商应始终聚焦行业内职工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提倡行业内企业在履行行业集体合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开展二次协商。”张建国告诉记者,在继续推进建筑、采矿、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相对集中的行业开展集体协商的基础上,还应将行业集体协商领域向新兴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延伸,实现县级以下区域内基础扎实、条件成熟的行业普遍建立集体协商制度。
产业工会熟悉本产业经济发展态势和劳动关系状况,掌握产业信息及时准确、与行业内企业和职工联系紧密,对职工利益诉求了解更深入,在推动行业集体协商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开展行业集体协商必须注重发挥产业工会的作用。
据了解,近年来,各全国产业工会在推进行业集体协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与相关产业协会联合制定服装行业、眼镜行业、日用陶瓷行业、出租车行业等行业劳动定额指导标准;指导推动以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为重点领域的科技行业、医疗行业等开展行业集体协商,带动整个产业集体协商工作快速发展。
全总要求各级产业工会将行业集体协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加强与相关雇主组织的沟通,深入研究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企业生产经营态势、职工生产生活状况等,充分发挥产业工会在推进行业集体协商工作中参与研究制定政策、发布信息、开展指导的作用。
“随着行业集体协商的发展,各级产业工会必须更加注重对行业宏观经济形势、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职工生产生活情况等的研究分析,发挥产业工会在推进行业协商中参与制定政策、发布信息、开展指导的作用。同时,每个产业工会手中都要有几个或一批好的典型,以点带面,推动集体协商工作健康发展。”张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