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工会组织迎来大考
“一年30元,也就几包烟钱。”这是职工互助保障政策出台后,南岸区农民工陈石一直在盘算的事。自两年前进城上班后,他还没为自己买一份保险。
不是不想买,商业保险实在太贵。不久前,他打听了一下,像针对18—35岁他这个年龄段的最便宜的重大疾病保险,每年需缴纳350元保费。还有一些重大疾病商业保险采取红利返还形式,每年数千元乃至上万元保费,且需十多年持续缴纳,门槛之高,让他想都不敢想。
职工互助保障让他怦然心动,他盘算着如果单位能帮职工出一点,自己是不是可以多买几份。那样的话,自己就不会硬着头皮去买商业保险了。
其实陈石盘算的,也正是卢学忠等基层工会组织负责人正在落实的事。
由于整个职工互助保障是遵循大数原则,要想顺利推动,需有数量极大的职工长期连续参加,因此,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要求,参加本活动的职工不得少于全体职工的80%;100人以下的单位要全体参加。这意味着,即使79%的职工愿意参加,也不符合入会要求,其他职工一个也参加不了。
怎样来组织动员广大职工加入互助会,压力全在基层工会干部身上。
“需要多发动、多宣传,在全社会建立‘无病我帮人、有病人帮我’的道德高地。”南岸区总工会常务副主席黄春燕说,一年交30元钱是不多,但如果形不成共识,就很难推动。特别是年轻人患重大疾病的可能性低,参加积极性本来就不高。
互助会章程规定,互助费交纳有5种方式,既可以由职工所在单位行政或工会统一为职工全额交纳,也可由所在单位行政、工会、职工个人各出资一部分,或者职工个人出资交纳,具体哪种方式由各单位根据情况自主研究确定,这需要基层工会干部去努力争取。
而且,职工互助保障活动一旦启动,就会涉及报销凭证的收集、整理、申报以及互助金发放等系列具体事务,这对于目前只有两三个工作人员的中小企业工会而言,难度不小。同时,整个工会网络的运行,也需要在具体事务中磨合。
不难想像,职工互助保障的推行,对全市工会组织来说,不啻是服务职工水平和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一是担心风险无法承受,二是当时的经济条件还不具备。”市总工会纪检组长任青在解释重庆未第一时间跟进职工互助保障活动时如是说。不过在他看来,现在依然“亚历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