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资讯 · 快评

时间成外卖骑手头上“紧箍咒” 逆行、抢绿灯是常态

2018-09-26 10:17:05

  黄冰说,几乎每一个“老牌”外卖骑手都会有深深的焦虑感。很长一段时间,外卖站夜谈的话题都是哪里的工厂在招人、薪水多少。最终,有人去了工厂,有了回了老家,也有人给他打来电话,“还是想回来,外面也没啥意思”。

  “没人说得清楚这个行业还能好多久,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大家也担心这个工作没啥技术含量,自己容易被年轻人替代。”他说。

  在这个“驿站”,年轻的大学毕业生小明因为失业来送外卖,他盘算着先把信用卡的债还上,再换上西装领带回到写字楼。站里最年轻的是张信凯和杨俊这对表兄弟。他们从河南老家辍学后,去过江苏的工厂打工,之后来到天津送外卖。张信凯说,“干别的也是干”,送外卖相对能攒更多钱,他每月把钱交给同在天津打工的父母保管,以待来日“娶媳妇”。

  在江苏的那个自行车工厂,他被安排在一条流水线上作业,每天雷打不动干8个小时,组装零件,偶尔还要加班,手上的活儿永远都是重复的。这种父辈习以为常的生活,他不喜欢。

  张信凯喜欢送外卖,穿行在大街小巷,大风呼呼地刮过,有一种“飞驰”的感觉。外卖骑手大多在夏日戴上护袖防晒,他不喜欢,因为“会束缚自己”。一个夏天下来,他的手臂黑得像块炭。他说,自己感觉到了“自由”。

  韭菜

  送餐系统记录了这对表兄弟追逐“自由”的痕迹,他们在河西区的大街小巷里穿梭,每日平均送30~40单,碰上雨雪天气时,单会更多。时间是最大的敌人,有时正在路上跑着,一个单来了,张信凯一看,是反方向。没辙,只能逆行抢时间。

  产业的兴盛直接喂饱了消费者挑剔的胃,人们对服务质量有了更细化的要求。每一单的配送时间被精确到了分钟,配送面积也越来越大。

  这个小伙子说不清楚时间是何时变成自己头上的金箍的。他很清楚,如今外卖产业竞争的正是效率和服务质量。不断压缩的成本之下,超时会扣钱、投诉要罚款、违规会被拉黑,这个年轻人不得已频繁地逆行、抢绿灯、调头。他说,想干下去,没有选择。

  他害怕接到附近小学的单。这意味着单极有可能是孩子父母给订的。他联系不上送餐对象,只能站在大门外急得走圈,等着慢悠悠走出来的孩子叫出外卖商家的名字。有时候放弃了,刚走没几步顾客追责的电话就响了,可不放弃,在这儿等上半个小时的事他也遇上过。

  站里的每个骑手都有一肚子苦水要倒。有人碰上过写错地址的顾客;有客户吃了餐品拉肚子反而投诉了骑手;还有骑手接到差评,发消息过去一问,对方说“自己不小心点错了”。

  陈奇刚来站里时,曾被一个居住在日租房的顾客投诉。他的奖金没了,这个西北男人“犯了大忌”,一个人跑去顾客留的地址讨要说法,结果门一开,人早搬走了,申诉彻底无门。

  向上申诉大多数时候只会石沉大海。作为老资格的骑手,黄冰已经消化了这个现实。用他的话说,“上百万的骑手,每天申诉那么多,怎么可能都照顾到?”他自嘲地笑了,“而且平台多数是倾向于顾客,顾客不订餐哪有钱赚呢?”

  在这个由骑手、平台、顾客、商家构成的四角关系里,有人打了个比方,“顾客是爷爷,商家是爸爸,骑手是孩子。平台唯一能得罪的,就是骑手。”

  曾有辖区内的商家售卖“黄焖鸡套餐”,可只有查看详细的介绍才能发现,套餐里并没有米饭。因为米饭售价2元,加上2元后配送费会发生变化。商家要求外卖骑手到店后通知客户,如果需要米饭自备2元零钱。很多初来乍到的骑手不敢反抗,电话打过去,顾客劈头盖脸一顿骂,最后再附送一个差评甚至投诉。

  还有商家接了单出餐太慢,外卖骑手决定先送其他的急单。后来,把单送去了,又得了差评。一问,顾客说,“商家可告诉我了,他们早把餐做好了,是你们不去取。”

  “人性的算计、恶意太多了。”常山说,他有时心疼骑手,会补上几十块钱,充作被扣掉的奖金。还要转头在商户面前做小伏低,生怕脾气大的骑手把对方惹恼了。

  黄冰从来不会找商家争辩。他知道,这个活儿想做下去,不能得罪商家。他采用的方法是,到店后主动找商户唠嗑。那些比自己年轻不少的小老板和收银员,他一口一个“哥”“姐”的叫着。最近3个月,他都是外卖站绩效第一。

  “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曾在国企当过秘书的黄冰总结说。

  “抗争没有意义,平台是不会缺少骑手的,走了一拨儿,还会来下一拨儿。”有人说,外卖骑手就好像韭菜,一茬儿接一茬儿。

  刚20岁出头的杨俊也明白了这个道理。初期的“烧钱时代”退场后,缩减成本、不断追求效率和服务质量是必然的,只是,所有的代价都由骑手来承担——最新的规定来了,为了满足早点和夜宵的服务,外卖站的配送时间将从“早9晚10”改成“早7晚12”。

  “潜伏”在各个写字楼里的督察也多了不少。骑手一旦被督导发现没有佩戴头盔或穿着制服,都可能被扣钱。一次,督察和一名外卖骑手在写字楼打了起来。这个骑手打着打着,眼泪差点掉下来。

  站里“换血”的频率变快了。站长常山注意到,很多离开的外卖骑手都开始跑众包业务,一个人下载好几个外卖平台的软件,疯狂抢单,有时候在路上一边开车一边看手机。

  效率压迫着外卖骑手的神经。为了多抢一单,浙江余姚的骑手低头看了一下手机,一瞬间连撞两人,最终一死一伤;上个月,上海的一名骑手因为赶时间“强行超车”,将上海急诊领域泰斗李谋秋撞伤致死;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曾统计,几乎每隔两天半就会在上海发生一起送餐外卖行业的伤亡道路交通事故,外卖骑手或死或伤。

  这群骑手对交通事故并不陌生,黄冰曾经撞上了汽车,人飞了出去。胳膊肿了,头疼异常。他对这段经历印象深刻,因为“误工7天,少跑了200多单。”更多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后,路过的外卖骑手会拍下小视频,发到他们共同的微信群里,半响,有人回复一句,“小心”。

  泥土

  住在一起的9个骑手里,杨俊的单量不算多。这个年轻人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解释,“生活压力越大的人跑得单越多,跑单的速度也越快。”陈奇和黄冰都是前3名里的常客。

  这个年轻人还注意到,春节前是辞职的高峰。很多人只做几个月骑手,挣够了钱,就回家过年了。翻了年,再过上几个月,又会有一大拨儿过得不如意、没钱赚的人找上了外卖站,重复着往年的经历。

  杨俊懂他们的心思,“出门在外的,谁不想风风光光回家过年。”

  黄冰偶尔也会羡慕这些游子。他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了,当年国企改革、自己买断工龄后,他和妻子离婚了,买断的钱给儿子凑出了新房的首付。他回到老母亲的身边,可老人前些年脑袋摔坏了,淤血一直没清干净。妹妹承担了照顾老人的职责,他定期给妹妹打钱。

  年节时分妹妹一家团聚,他也不愿意硬巴巴凑过去,就上街跑活儿。“只要别闲下来,一跑起来,就不想(家)了。”他偶尔回儿子所在的城市,看到房价涨了四五倍,他“倍儿高兴”,回来跑活儿的力气都多了几分。

  这个声音低沉、个头壮实的中年男人不觉得自己有多苦。他说,过年时一堆骑手也会聚齐“撮一顿好的”,哪个月多挣了一些钱,他就把抽的烟从5元钱一包的换成7元钱一包的,奖励自己。收工早了,他喜欢买各类熟食,吃不完的都塞进冰箱——那个被各类炒饭、卤味、水果塞满的冰箱总是满的,都是大家买来“改善集体生活”的。厨房虽然不开伙,但微波炉完成工作发出“叮”的声响,每晚总会在屋里响起。

  他还买来薄围巾,做成一个围脖。夏天天热,汗水流下来很容易浸湿工作T恤,围脖阻隔了汗水,他的衣裳湿得最慢,换洗的频率低了,和其他骑手也能错开使用洗衣机的时间。

  单与单的间隙里,这群骑手喜欢聚在辖区内一条河边。围在一起吐槽奇葩的顾客、分享路况、交流“哪里有交警查岗”,也聊聊“路边的美女”。50岁的老王喜欢请教张信凯关于手机的问题,他近期的目标,是要买一个好点的智能手机,送给正在上大学的儿子。杨俊则喜欢跟几个不住在站里的骑手研究彩票,这群小年轻盼着“一夜暴富”。

  跑单是最重要的主题。一旦系统给骑手大厅派来了单,提示音响起,“饿狼一般”的骑手会在瞬间抢走单。人群里爆发出叹息声、叫骂声,张信凯喜欢那个氛围,有时候他抢到了,别的骑手会打趣,“送完了单,晚上回宿舍开演唱会啊。”他嗓子好,骑手都爱听他唱歌。

  站里唯一的女骑手有个罹患肿瘤的女儿,夜幕低垂,她从医院接上女儿和这群骑手打了照面。这群“除了撩妹都在一起”的骑手纷纷跟孩子打招呼,老王从外卖箱里翻出零食,笑咪咪地递给孩子。

  再过一会儿,派单的声音响起,人陆续散了。

  常山觉得,这群骑手看起来都像是生活的失败者,但其实,每一个骑手都有梦想和希望。

  就像是等待破土而出的新芽,90后大学生小明在等待机会回到曾经的工作岗位。他刚来一个月,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新人”。踏入外卖站之前,他在一家大型中介公司卖房。因为“不怎么会哄客户”,他一个月也卖不出一套房子,信用卡的债越垒越高,“坚持不下去”的他打算辞职,回河北农村老家。同事劝他,去送外卖吧,“干几个月有钱了再回来”。

  西装革履的同事告诉小明,自己活不下去的时候也送过外卖。

  小明觉得,大学生送外卖一点儿也不丢人。比起送外卖,他更不愿意回那个“一辈子都不可能有地铁”的老家。大专毕业后,他没再找家里要一分钱,老家的弟弟读高中,正是用钱的时候。他知道,孩子如果能落户在天津,“会有很大很大的优势”,可“压力实在太大了”,他不确定自己还能撑多久,但眼下,他不准备放弃。

  只是,他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送外卖这件事,父母“……可能……知道吧”。

  23岁的张信凯渴求的,是一份真正的爱情。这个行业交友的途径很窄,“都是网上认识的”。他没办法给女孩太多承诺,甚至连聊天、见面的时间也只能放在晚上10点下班后,“愿意等的,那就一块儿。不愿意等的,那就没辙。”他刻意地哈哈大笑。

  他曾经遇到过一个心动的女生。为了追求这份感情,他奢侈地请了假,放弃了全勤奖,去了他无数次经过却从未踏入的公园。到了夜里,两个人还去KTV唱了歌。可没唱一会儿,他站起身,沉默。他必须得走了,第二天还得早起上班,熬夜是决不允许的事情——开车犯困的后果往往就是车祸。

  两个人挥手告别。

1 2 3 共3页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姚怡梦

新闻排行

热点人物

  • 热点人物

    中国梦·劳动美 大国工匠

  • 热点人物

    张玉滚:教书育人十七载 把山路走成通天大...

  • 热点人物

    中国职工讲故事之二十六·青年教师讲述传承...

  • 热点人物

    以匠心守初心 铸就匠人精神

  • 热点人物

    劳动者之歌:奋斗·2018劳动者风采录

资讯 · 快评

娱乐 · 体育

  • 迪丽热巴再登T台 展现浪漫气场(图)

      9月23日晚,迪丽热巴登上2019春夏女装大秀T台,此次她以一袭印花层叠连衣裙,脚踩霸气台步惊艳登场,心形印花点缀的裙摆,摇曳间展现浪漫气场,仿若飘逸浪漫黑蝴蝶,俏皮精灵闪耀现场。据悉,这也是迪丽热巴二度T台走秀,不同首次的高贵冷艳风格,此次飘逸俏皮风也是让人感觉惊喜。

  • 王蔷“复仇”普利斯科娃晋级武网16强

    25日,2018武汉网球公开赛继续女单第二轮比赛的争夺,前一晚刚刚击败去年四强选手萨卡里的中国“金花”王蔷再次登场,耗时2小时以2:1力克前世界第一、捷克名将普利斯科娃,晋级16强。后者在去年的武网比赛中曾淘汰了王蔷。

学者 · 名家

商界 · 创客

  • 宋志平:不负使命担当 锐意改革攻坚

    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成为两个“世界500强”的央企“掌门人”,中国建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志平在国有企业工作了近40年,经历了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40年。

  • “月嫂管家”程鹏程:让创业梦想发挥“光合作用”

    程鹏程,今年刚满30岁,围着他的大姐都是来参加免费月嫂培训班的,说起月嫂培训,程鹏程打开了话匣子。2018年初,程鹏程的二宝快要出生了,找月嫂的艰辛过程让他看到了新的商机。

历史 · 环球

新闻日历

友情链接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网 | 央视国际网络 | 国际在线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广播网 | 中国日报网 | 中国青年网 | 光明网 | 中国新闻网 | 中国西藏网
中国台湾网 | 党建网 | 千龙网 | 东方网 | 南方网 | 北方网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