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中工网人物频道职工风采-正文
中信建设非洲建设项目职工群像:寻路非洲
//www.workercn.cn2015-01-02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更多

  第二课

  掌控与非控

  7年前,军人出身的刘桂根第一次听说安哥拉的时候,对这个地处非洲中部比邻大西洋的国家,还没什么细致的概念。

  当时的刘桂根,转业后一直从事工程建筑行业20多年,最辉煌的业绩是“干过鸟巢”。

  中国工程建筑企业是最早走出国门的一批公司。尽管依赖着国内廉价劳动力的竞争优势,但折戟海外的建筑企业案例,依然让人触目。

  “干海外工程,一是新鲜,二是充满变数。同样是卖建筑材料,这里钢筋论根儿,水泥论堆儿,完全是另外一个逻辑。”刘桂根坐在安哥拉K.K.新城营地的办公楼里,这样回忆着往事。这个高个子的江苏男人,喜欢在事业上为自己找到一个又一个挑战。“总是对没干过的事情,有一种欲望。”

  无论如何,一个未知好坏的机会还是出现了。

  在一片荒野之地上,要在38个月内建起2万套公寓住宅、24座幼儿园、9座小学和8座中学,还有包括自来水厂、污水处理厂、变电站在内的331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放到国内,这些活儿根本没什么难度。但在安哥拉,问题就太多了。”刘桂根说。

  工期紧迫,单说工程材料和人员生活安置,就是头一件棘手的问题。从一袋水泥到大型机械设备,从项目管理人员到一线施工工人,所有的施工要素,都要从中国调集而来。

  更艰难的是,一旦涉及到与安哥拉方面的合作,不可控的因素随时可能出现。

  2008年,第一艘满载工程物资的货轮已经从中国起航,负责通关手续的包一光准备好了商业发票、装箱单、提单等所有材料,依照合同约定提交给安哥拉军办重建委。

  “正常的流程是,军办重建委转给商务部,经由商务部批准后再交给海关,物资才能入境。”原本以为简单的流程,却耗了整整一个月。无奈之下,包一光只好每天准时去各个部门催问——将军签字了吗?材料交给商务部了吗?是不是到海关了?

  那段时间到底受了多少冷眼,包一光已经回忆不清楚了。留在这个40多岁男人心里的,只有急迫再急迫的纠结,“心里只想着赶紧把事情办完”。

  当时,货船在安哥拉停靠的码头很小,用来堆货的货场也很小。K.K.地块里,大批的施工队伍等着材料进场,偏偏一船物资就要卸上15~20天。物流合作单位中外运非洲区副总经理马德泉回忆说:“条件所限,再急也没用,只能干瞪眼。等着拉货的司机整夜整夜地在外面排队等着,还经常会遭遇抢劫。”

  记者重走当年路看到,不宽的土路被两边的民房挤压得更显窄小,下过雨的泥路被大货车压出深辄,让车辆更难前行。”抢劫的人跳上车,拿着枪对着司机,那时候,不要你命就很好了,车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人家开走。”马德泉说。

  就是这样的条件下,7年来,5万多套住宅项目的建设所需材料,几乎都是通过海上运输而来。刘桂根算了一笔账,105船物资,300多万吨物品,已经超过了抗美援朝的总运货量。个中周折,险象迭出。

  “今年9月,安哥拉政府突然宣布,所有水泥不再进口,一律从本地采购。“听到这个消息,包一光立刻想到的是即将抵达安哥拉的货船。“我们的水泥总不能再运回国内吧,更不能倒进大西洋里呀。”根本没有退路,于是,新一轮的“公关”又开始了。

  有人说,在安哥拉,很多事情都是在绝望中等待成功。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共7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详细内容_右侧栏目
详细内容_页尾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