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区(县)级总工会是中国工会承上接下的重要层面,党的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区(县)级总工会组织工会干部在接受教育、洗礼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不为”思想抬头。笔者认为,“服务三工、提升三能”是区(县)级总工会践行群众路线新作为的着力点。
服务职工群众 提升办实事的能力
职工群众利益是工会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提升为职工办实事的能力是工会的天职和本分,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要深化推进职工“普惠制”工作,拓展更多的渠道、强化更多的手段在党和政府“民生工程”体系中做大为职工服务的“蛋糕”,争取职工普惠的“红利”。为此,在方法手段上,要着力抓好“七个转变”:从传统的工会思维模式向信息时代高效率、快反应机制转变,从内循环式的封闭体系向开放、协调、民主、创新现代化机制转变,从远离职工的“惰性化”模式向以人为本、亲近职工“活性化”趋向转变,从“捂、推、拖”的方式向“抓早、抓小、抓苗头”的方式转变,从职工“上访”向工会工作者“进社区、联企业、访职工”转变,从注重事后处置向关口前移、从源头加强治理转变,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建职工服务维权帮扶站(点)、快速回应职工诉求转变。
服务公司工厂 提升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能力
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是新形势下各级工会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内在要求,作为区(县)级总工会组织,上承中国工会各级领导机关,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下接辖区内各公司、工厂等企业工会,要紧紧围绕“中国梦”“职工篇章”主题,广泛团结动员激励广大会员、职工为工运事业出谋划策,作出积极贡献。区(县)级总工会联系企业要做到“三个认得”即:认得企业的门、认得企业的人、认得去企业的路。服务企业要由原来的到企业办公楼转变为进车间、到班组、脱西装、穿工装。
工会组织要把日常工作与职工的生产、生活及与之相关的权益联系在一起,其中最迫切的是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探索建立职工与企业利益共同体建设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为此,新时期区级工会组织要注重发挥三大作用:一是引导和发挥职工劳动主力军作用。职工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双重创造者”,在“聚力小康、奉献自我”“职工梦”中有作为,劳动竞赛、技能比武、自主创业是工会搭台、职工唱戏的有效形式,社会认可、政府扶持、当家做主是工会引导职工服务大局的理想效果。二是引导和发挥职工建设和谐社会奠基石作用。职工群众是社会最广泛、最坚实的基础,是共和国大厦的“奠基石”,工会组织有责任、有能力引导职工队伍凝心聚力搞建设,齐心合力保稳定,注重从职工的自身利益、人心的共同愿望和社会的发展大势引导职工认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性,让广大职工人人参与、多做贡献。三是引导和发挥职工思想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当前职工队伍仍是社会各阶层的主力军,对思想文化建设有“防洪墙”和“开山闸”的功能,工会组织必须及时掌握、正确引导,随时释放职工队伍思想文化领域的正能量、硬功夫。
服务基层工会组织 提升工会创新能力
针对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区级工会组织要去边缘化、去机关化、去教条化,要增主动性、创造性。一是创新机制。创建工会工作网格化工作平台,打造以区(县)级总工会为网,战线、街道(乡、镇)、园区工会为格,社区、企业工会为点的工会网格化管理与服务系统,把工会工作业务体系全部纳入系统管理,推进基层工会工作规范化、数字化、常态化建设。二是创新管理。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健全职工服务维权帮扶工作体系,坚持和落实“进社区、联企业、访职工”和工会代表常任制等制度,深入基层倾听职工群众呼声,反映职工群众意愿,切实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创新理念。加强对基层工会的指导和服务,尊重基层和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新鲜经验,不断推动工会理论、机制和工作创新。大胆探索并实践职工心理疏导工程、职工素质提升工程,逐步完善工会工作标准化体系,着力开发工会数据智能化管理系统,综合运用电子信息化手段,通过协商、沟通、引导等办法,采用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有的放矢地开展职工群众工作,不断探索创新职工群众工作的实用性、长效性。(肖时昴 作者系长沙市天心区总工会主席、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