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厂一地学徒,到跋山涉水深造;从跟着一个师傅,到多点多师学艺;从闷头扎在车间,到学校定期培训……当下,一厂一地一师傅的学徒模式正在企业丰富的实践中迅速升级,让人们看到了培养大工匠的崭新路径。
一师带一徒,在实践中学习磨炼、面对面传承技艺作风,长期以来,这种传统的青工培养模式,造就了大批技能人才。然而,当下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正在倒逼这种模式升级:制造业的崛起急需大量高技能人才,传统师带徒培养周期长、速度慢的问题日益凸显;产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新型人才,而长期工作在传统制造业中的师傅,不一定有系统的相关技能可以带徒;扎根车间确实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升技能,但又可能使视野窄化,或者不能及时吸纳行业最新成果。
走出去,看到更多风景;带着问题去拜师,学到更多本事。应当看到,这种打破固定模式的学徒“升级版”,是企业快速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技术迭代时期开拓视野的一种好的方式,其本身就是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对于此种有利于经济转型、有利于企业发展、有利于大工匠诞生的模式,人们当然应当为其鼓与呼!
然而,面对“升级版”,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另一面”,比如:少了师与徒的面对面,老师傅严细精准的作风如何传承?在社会培训的“满堂灌”中,学徒如何兼顾知识提升与一锤一凿匠心的撷取?而学有所成的年轻人,是否会走入“这山看着那山高”的思维陷阱?
大工匠,不仅仅意味着高技能;新的路径,也不等于心浮气躁地抄近道、踩草坪。在打开视野快速增长才干的同时,如何让青工又能一头扎回车间,在对生产线上问题的发现和难题的解决中,在对每支笔每个螺母精细的生产锻造中,提高技能,落实匠心,这同样考验着师带徒模式“升级版”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