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编者按
幸福,既是快乐充盈的主观感受,也是触手可及的美好存在。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马年之春,经济发展总量并不占先、区域地理条件并不占优的湘南古城永州一跃跻身“中国幸福城市20强”,备受关注,发人深思。
为探究幸福永州发展模式,推动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本报日前联合永州市委、市政府举办了“幸福永州的幸福路径”专题研讨会,并邀请省内知名社科专家与职能部门、干部群众面对面深入交流,让科学理论与生动实践手牵手前行。
本报理论评论部特推出基于此次研讨会的“理论大视角”,以期为我们追求、创造、共享幸福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
实践
坚持正确路径 打造幸福永州
陈文浩 严志辉
《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报告,排出中国幸福城市20强,永州成为湖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幸福城市评选的宗旨是“老百姓说了算”,幸福感必须反映社会主流民意。幸福城市,体现的是620万永州人民的认同和肯定。永州能够入选,正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走出了一条打造幸福永州的正确路径。
始终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干事。感情是一种态度,责任体现党性,反映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去年市委、市政府新的领导班子组成之后,坚持思路不变、调子不变,对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委、市政府业已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既定思想和预期目标,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不重形式,不图虚功,不搞劳民伤财的“瞎折腾”,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立足改革,积极释放改革红利,从老百姓最期盼的方面、制约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和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启动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社会治理机制改革等改革任务,将改革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开路先锋。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九项规定”和市委“十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2013年全市共查处违反作风建设纪律规定338人,严厉查处了一批腐败案件和损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379人,让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委政府转变作风、严惩腐败的决心和信心。坚持直面矛盾困难,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切实转方式调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大力推进传统主导产业冶炼行业的转型升级,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努力构建环保、可持续、有利子孙后代的现代产业体系。
不断提升党委政府公信力。公信力关系到执政党生死存亡,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经验的总结。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专门强调党委政府公信力建设,强化重诺守信意识,注重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可信性,确保行政行为的透明性和连贯性;强化文件、制度、合同、领导讲话的严肃性,严防发文不执行、制度不遵守、合同不履行、讲话不算数。以遵守法律政策为前提,对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文件落实情况进行了梳理,集中清理了2010年以来的394个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的履约情况,对194个履约顺利的项目采取了加快推进的措施,对135个履约困难的项目进行了专题研究解决,对不能履约的65个项目依法依规终止合约。同时,把提高干部执行力作为建立党委政府公信力的主抓手,着力强化干事创业用人导向,建立领导干部“实绩卡”,坚持以责任为“镜子”、以监督为“尺子”、以奖惩为“鞭子”,着力解决不认真、不担责、不碰硬的问题,以执行力来推进文件、制度的落实。
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突出短平快,突破老大难,认真听取群众最小的声音,切实解决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集中力量办好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2013年,各项民生支出同比增长22.2%,占全市财政总支出的72.5%。新增城镇就业、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均达6.1万人,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6万笔,贷款金额15.1亿元,共扶持3万人实现自主创业。新建成合格学校73所、农村公办幼儿园27所、新增城区学位1.63万个。开工保障性住房1.29万套,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17万户。在全省率先启动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全市“五险”总参保人数638万人次,新农合参合率达98.85%。实行精准化扶贫,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2740万元,完成帮扶贫困农民23499户、78907人,减少贫困人口13万人。全力应付严重的旱涝灾害,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2003户因灾倒房户在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集中办理小区房产、国土两证,103个商品房小区已办理房产证40771户,办理土地使用证26716户。中心城区新增公交营运线路4条,更新车辆300台,新增出租车200台。“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案件大幅下降,现行命案侦破率排全省第一,民众的安全感持续增强,综治民调工作继续在全省领先。城市小区管理、棚户区改造、城乡环境污染治理、放心油放心米粉工程等民生实事取得阶段性成效。
尽心建设品质、活力城市。全面统筹城镇与农村发展,着力提高城乡生活品质。以湘桂高铁开通为契机,以中心城市发展为龙头,加快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步伐,着力塑造集文化品质、生态品质、建设品质、产业品质、生活品质于一体的城市品质,形成各种资源要素竞相迸发和涌流的城市活力。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抓手,全面实施中心城市“三年提质行动”。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扎实推进城区提质工作,完成背街小巷改造40条,打通“断头路”5条,新改建农贸市场57家,依法依规拆除违法建筑54万平方米,中心城区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成效明显,江华通过全国文明县城复查验收,宁远跻身全省新型城镇化示范县,东安、新田创建为省级卫生县城。全面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和“乡村风貌”示范片建设扎实推进,注重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生态文明建设达到新水平,全市完成造林72.88万亩,中心城区大苗种植20.6万株。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湘江治理保护“三年行动计划”进展顺利,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扎实推进,双牌被列为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江华被列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九嶷山、舜皇山成功创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涔天河湿地公园获批全市首个国家湿地公园,双牌日月湖湿地公园通过国家评审。
(作者分别系永州市委书记,永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观察
“民乐、民享、民生”理念的生动实践
贺培育 黄海
“一切人类努力的伟大目标在于获得幸福”。英国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奉献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经典著作之后,他本人却对《国富论》受到过度重视不喜反忧,因为他担心政府过分关注“国富”忽视“民福”而产生“不道德情操”。追求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执政党和政府公共管理的最重要职责。淡化GDP增长目标,将民生问题提高到幸福与尊严的层次,是执政理念的一大跨越。如果说GDP是衡量国富的标准,那么,幸福指数则是衡量百姓幸福感的标准。因此,把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一起作为评估社会进步和谐的指标,已成为当前世界的一种趋势。近日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3-2014》报告排出中国幸福城市20强,永州成为湖南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幸福永州的建设路径,无疑为“幸福指数”标准下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幸福注解”。
“幸福永州”是一种民乐理念的体现。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验来看,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民的幸福指数会随GDP的增长而增长,但当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之后,GDP与人民幸福感的联系反而呈现弱相关状态。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 18世纪工业革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西方社会国民收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持久增长,但人们的幸福感并没有得到相同比率的持续增长。20世纪70年代,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伊斯特林将这种经济增长与国民快乐的不一致性问题称之为“伊斯特林悖论”。近年来,永州坚持科学发展,按照“美丽中国”、“两型社会”要求,摒弃“有毒的GDP”、“带血的GDP”,坚守生态底线,建设绿色生态家园,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常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以上,主要水域95%以上的断面达到国家地表水一、二类标准,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生态安全的幸福生活。在永州,增长成为一种有质量的增长,发展成为一种有质量的发展,人民群众在发展中享受快乐,在发展中体验幸福,为经济增长与国民快乐的一致性提供了生动的“永州实践”。
“幸福永州”是一种民享理念的体现。幸福指数的提升,既要有普通国民因国家富强兴旺而产生的荣誉感,也要有作为其中一份子而切实感受到的幸福感。国民在国家的强盛中分享成果,是一种真实的幸福感,核心在于让更多国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之间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在强国和富民之间更加强调富民,在公平与效率之间更加突出公平,在追求GDP增长与提供公共服务之间更加关注公共服务的供给。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幸福来自衣食无忧,来自平安和谐,来自未来预期。而幸福指数,是通过就业、治安、住房、医疗、教育、公平等身边的点滴琐碎来感受, GDP或人均收入增长只是其中之一而已。亚洲的不丹自30年前提出国民幸福总值理念以来,评价政府措施和官员政绩的标准不是经济是否发展,而是人民是否“幸福与快乐”。如今,不丹虽然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但人民的“幸福指数”却年年攀升。近年来,永州始终把保障人民共享改革成果放在重要位置,把生态作为发展的底线,把教育作为发展的基础,把就业作为发展的目的,特别是对住房、就业、医疗等影响群众幸福感的问题当作天大的事狠抓落实,低保救助水平和“五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让人民群众享受到舒适平稳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