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从“衣食住行”践行群众路线
//www.workercn.cn2014-07-22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更多

  

  孙长岭

  当前,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党员干部怎样才能走进基层、走近群众?笔者以为,应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入手,让群众敢于接触党员干部、喜欢与党员干部打交道。  

  “衣”要得体。《道德经》曰:“圣人被褐怀玉。”意思就是说圣人有德,不在衣饰如何。诚然,作为党员干部来说,注意衣着打扮并不是坏事,因为穿着邋遢本身就是不文明的表现。问题在于,是否把穿戴当做炫耀的资本、当成身份地位的标志。衣着要朴实。党员干部衣着越光鲜华丽,与普通群众的距离越远。如果能用“便装球鞋”换下西装革履,骑着单车或者步入“寻常百姓家”,相信群众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衣冠要勤整。对大多数党员干部而言,“衣冠不整”往往是一种“向往享乐”的思想、“得过且过”的懒散、“随波逐流”的消极。久而久之,“有点微尘无伤大雅”的模糊认识就成了定势,不知不觉就会衣冠不整、尘土满身,最终会腐化堕落。在践行群众路线的道路上,只有裹好防腐之衣、拉好作风之链、系好纪律之扣,才能身正行得远。  

  “食”要节俭。高飞之鸟死于食,深潭之鱼亡于饵。一些党员干部吃腻了“大鱼大肉”、吃遍了“山珍海味”,总想换点“口味”,久而久之,就会从最初的吃一点、喝一点、拿一点开始,慢慢放松约束,滋长放任心理,以至于越陷越深、难以自拔。要力戒奢侈之风。老子曾讲:“去甚、去奢、去泰。”说的就是要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节操。党员领导干部应处处做到精打细算、勤俭办事,不讲究排场,不铺张奢华,不超规格接待,防止沉溺于灯红酒绿、流连于声色犬马。要严防病从口入。中央制定了《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员干部应严格遵守,做到“常刷牙、勤漱口”,防止“病”从口入。  

  “住”要简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当下,一些党员干部在办公用房方面片面追求“高端、大气、上档次”,出差、学习动不动就想入住星级宾馆,享受豪华套房;在家庭住房方面住了高档小区,还想住别墅区。古人尚能“后天下之乐而乐”,共产党员更应该做到。要同住炕头建感情。一栋高楼、一扇铁门很容易阻断与群众的联系,拦住群众的诉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走出办公室,经常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群众觉得,干部愿意与自己吃同样的饭,不管有没有味;与自己同住一个屋,不管睡得香不香。作为党员干部,务必怀揣“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豪情,积极为群众住好房子、过好日子谋计使力,让百姓住有其所、立有其地、安居乐业。  

  “行”要务实。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党员干部要牢记:风帆,不挂桅杆,就是一块无用的布;工作,不付行动,就是一片虚无缥缈的雾。下乡要简行。党员领导干部到基层考察调研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而应真正深入下去,为群众办实事。要时常步行走走,近距离了解群众是否“出行难”;要经常和百姓谈谈,面对面了解群众是否“生活难”;多到社区基层转转,多到田间地头看看,真正做到“来不接、走不送,进村入户狗不叫”。言行要一致。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当前,有些党员干部落实工作的方式就是挂在嘴边、贴在墙上,在落实上走空,在践行中跑偏。党员干部应少说多做、说了就做、立言立行,把嘴上说的、纸上写的、会上定的落实到行动上,知责思为,明责图进,在工作中站在高处、想在深处、谋在新处、落到实处,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展现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作者系河南省项城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