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赵守玉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饭碗已经牢牢地端在了中国人自己手里,碗里主食的充足性已不成问题,但主食营养的多样化、主食消费的便利化和主食供应的社会化却明显不够,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应该大力发展主食加工业,以主食生产的工业化保障广大民众对主食营养、消费和供应方面的迫切期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综合考虑我省的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产业发展基础,在主食加工业发展上,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重点产业,整合资源,优化布局
一是立足东北市场,瞄准俄罗斯市场,重点发展面食加工业。针对本省和东北地区的消费习俗,充分利用黑龙江与俄罗斯在饮食习惯尤其主食消费上共同之处,着力发展面制品主食加工,推进馒头、包子、饺子等面食产业化,促进焙烤面制品的产业化加工,提升面包(大列巴)、花色面包、蛋糕传统中式糕点等的现代化生产水平,既开拓省外、国外市场,又增加文化创意氛围。二是针对南方市场,辐射国内市场,重点发展速食加工业。主要是调整米饭加工,就是以大米、蔬菜以及肉禽蛋等为原料,营养搭配相对均衡、开袋即食或加热即食的大米混合配餐食品。立足东北优质稻米资源,围绕上班族、学校、部队、航空、铁路运输等不同人群消费需求,以向南方市场推广为重点,面向全国,引进、吸引国内外同类先进技术装备,加快开发适应国人习惯的米饭系列产品,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产品质量。三是扎根省内市场,依托旅游市场,重点发展预制食品加工业。发挥黑龙江畜禽、蔬菜等资源优势,引进和采用配套加工设备设施,发展东北特色菜肴、汤品等工业化生产,推进传统特色预制菜肴产业化加工,通过旅游市场的传播和推广作用,实现东北传统菜肴从产品形式到加工工艺、技术装备以及标准化等方面的全面升级。四是抢占空白市场,面向全国市场,重点发展杂粮加工业。充分利用目前全国杂粮消费市场精深加工产品匮乏的有利契机,依托黑龙江优质杂粮资源,深入发展豆包等杂粮面制品,重点发展方便、营养、风味突出的杂粮复配营养米、杂粮方便营养粉、杂粮休闲食品,逐步建立统一的生产标准和区域品牌,满足市场需求。五是把握消费潮流,融入文化元素,重点发展素食菜肴加工业。利用原料营养和风味特点,发展以木耳、猴头等为原料的山野特色与坚果类预制素食系列产品产业化加工,推进绿色、营养、健康的预制豆制品菜肴、仿生素肉制品产业化加工,走出一条顺应素食潮流、融入龙江文化、突出天然安全时尚特色、规模化生产的主食加工路子。
二、增强营销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是打造品牌。充分利用我省农产品绿色安全有机的天然优势,顺应食品行业安全性、健康性、时尚性、娱乐性发展趋势,加强原产地建设,加快新产品开发,加大质量监督和市场监管力度,做到产、研、管三位一体,塑造“绿色安全健康时尚”的龙江主食品牌形象。二是畅通渠道。依托和发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推广工作方案》的作用,加大市场推广力度。充分发挥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设立的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交易中心,常年对外展示和销售主食产品,并作为中俄博览会的绿色食品专业馆,打造永不落幕的博览会。借助每年以省政府名义在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重要中心城市举办的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博览会,积极参加全国高水平的绿色食品博览会,加大推介力度,提升主食产品认知度。利用好在全国拟开办的100家黑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3000家独立品牌连锁店以及拟进入的万家主流超市,充分运用网络营销,做到黑龙江的主食产品供给信息充分、销售渠道畅通。三是提升层次。重点要从文化的角度谋划和经营主食加工业,既发挥和利用传统文化精髓,又把握和运用现代文化元素,不断巩固和扩大消费群体范围及消费领域。推动旅游、文化和时尚产业相结合,在产业融合中开拓市场、引领潮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产品包装、形象设计,加强宣传引导,为主食加工业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内核和人文力量。
三、强化管理,完善制度,为主食加工业发展提供动力
一是推进路径创新。切实用好现有农、林、牧、渔等各种资源,深入挖掘资源潜力,扬长避短,带动发展。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突出龙江特点,积极引入资金、技术、投资主体等发展要素,取长补短,融合发展。把主食加工业的现有存量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础,努力创造条件,推动其数量扩张、技术升级和合资合作,盘活存量,转型发展。二是推进技术创新。充分发挥黑龙江科技实力较强的优势,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联盟,开展主食加工关键技术科研攻关,提高产业发展水平。鼓励主食加工关键技术和科研成果,通过技术转让、入股等方式进入企业,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三是推进方式创新。日本、欧美等国家在推动主食产业化的过程中,都围绕自己的传统主食建立了标准,而我国主食方面的标准目前是缺失的,没有标准做引导,导致主食产业一直在一个低水平的状态徘徊。黑龙江要改变以往追随先进发展的观念,探索制定主食标准,变“跟跑”为“领跑”,推动主食加工业上水平、上档次,提升主食的附加值。
四、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财政上,从每年确定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资金中选取一部分用于主食加工业,研究设置主食加工业专项发展基金;在金融信贷上,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大对主食加工业及相关产业链的贷款支持力度和规模,鼓励商业银行直接贷款,筛选一批符合产业政策、产品竞争力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增长潜力的主食加工企业,优先培育和支持上市,充分利用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支持重点主食加工产业项目试点活动的契机,加大与国家开发银行及其他银行的合作力度,给予重点农产品加工项目融资支持;在科技创新上,对重点主食加工及销售企业,在各类科技计划中优先给予支持,破解关键共性技术,支持企业建设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提升主食加工业整体核心竞争力。要坚持改革是最大的政策,围绕“五大规划”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优化种植结构,发展林下经济和畜牧业,鼓励主食加工企业走“公司+中介+基地+农户”的道路,建立安全稳定优质的食源基地。持续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既壮大老鼎丰等有市场、有声望的老牌民企,又催熟米旗等有实力、有潜力的新兴民企,培育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坚持城乡两手抓,城镇鼓励投资、创业,乡村做大做强家庭农场、家庭林场、家庭牧场,发展铺天盖地的非公有制小企业。打破行政区划,围绕哈尔滨等重点地区、农林山特等重点产品和跨境路桥等重要通道,加快资源整合和产业重组,大力发展飞地经济、临空经济、旅游经济、外向经济,使黑龙江主食更多更快迈出省门、走出国门。协同推进其他改革,不断释放发展红利。
五、突出环境建设,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方面要毫不松懈抓好主食加工业赖以生存的硬环境。不破坏生态,加强环境保护,强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保护好“寒地黑土”这块金字招牌,为主食的安全性、时尚性、健康性、娱乐性提供前提保障。另一方面要持之以恒抓好主食加工业借以发展的软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继续简政放权,给企业以最大便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招商引资规章制度,强化产业链梳理,加强市场推介,把信息释放给全部投资者。进一步做好项目洽谈、对接特别是落地后的相关保障工作,促使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进一步发挥企业投诉中心作用,严厉惩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强化综合保障,提高城市品位。通过软环境建设,实现企业引得来、落得下、留得住、富得了。
(作者单位:省政府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