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刘熀松
本报记者 李小佳
□ 2014年中国经济的基本基调将是改革创新、稳中有进。今年将会是我国经济负重前行的一年,也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后劲得到增强的一年
□ 中国经济是走旧发展模式的轨道,还是新轨道,主要并不取决于出口外贸,而取决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任务的紧迫性。其核心是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生产效率,从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带入到发达国家行列。因此,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目标绝对不会动摇
日前,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3年国民经济数据,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688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7%。2013年国民经济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随着对2013年数字的权威发布,对于2014年中国经济的讨论开始升温。究竟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2014年中国经济如何继续稳中求进?就上述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熀松。
2013年经济表现是好是坏?
解放新论:对7.7%的增速,西方有媒体解读为,这是中国过去14年取得的最低经济增长率。但有更多评价认为,中国经济去年表现不错,稳中有进、稳中有升。该怎样评价去年中国经济表现?
刘熀松:从经济增速、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就业来看,2013年中国经济都表现得比较平稳,这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我国过去30多年相比,去年增速降了一挡,但与其他大的经济体相比,这个增长速度是很高的。而且从长远看,经济适当减速,有利于化解经济运行中的一些潜在问题,对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是好事。
说去年稳中有进,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一、就业形势良好,全国基本处于充分就业状态。2013年城镇新增就业1310万人,比2012年多增44万人。二、物价平稳。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6%,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下降1.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下降2%。三、国际收支更为平衡。外汇储备增加了5097亿美元,增长了15.4%,经常账户盈余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四、居民收入平稳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5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896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3%。五、工业企业利润平稳增长。2013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333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
2014年增速下跌还是反弹?
解放新论:对2014年中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经济学家也分成两大阵营,悲观派认为2014年GDP增长率会向着7%继续下跌,乐观派认为增速会反弹最终超过8%。为何出现截然不同的观点?请预测一下2014年中国经济走势。
刘熀松:去年10月开始,就有研究机构陆续发布此类预测报告。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增速为7.3%,世界银行的预测结果为7.7%,瑞银的预测结果为7.8%,也有一些机构预测2014年经济增速会超过8%。为什么会出现乐观派与悲观派并存呢?因为每个研究机构的视角不一样,掌握的信息不一样,对实际经济运行的理解也不一样。总的来看,盲目乐观者倾向于从理论出发,将历史的趋势简单地外推,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回落到8%以下已很低;而所谓的悲观者其实并不完全悲观,他们更多地从中国经济实际运行的角度来预测未来。
综合考虑我国未来的人口因素、技术进步因素、资本形成因素、制度因素、出口因素、城市化因素、工业化因素等,我们预测我国未来10年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为7%。就2014年而言,经济增长仍将以平稳为主,全年增速会高于7%,但可能会略低于去年。原因如下:
一是出口。2014年发达国家经济预期的确较为乐观,但对我国出口的拉动影响不必估计得太乐观,预计2014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和去年持平或略增。理由是:2014年美国QE(量化宽松)退出已成定局,退出时美国经济最理想的结果也就是保持平稳;美国近年来重振制造业,减少进口;东南亚各国由于货币贬值、劳动力成本低廉、土地成本低廉,低端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增强;日元贬值给我国中高端出口商品带来一定竞争压力,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中国出口市场;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成本和环保成本上升很快,资金成本居高不下,商品的出口竞争力有所下降。
二是投资。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约44万亿元,增长19.6%,预计2014年投资增速将低于2013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在降低。
三是消费。预计2014年的消费将保持平稳增长,但不会显著快速增长,增速和2013年基本持平。
对2014年经济增速究竟是高是低,无需紧张,其间就算有些波动也属正常,这是结构调整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是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阵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宏伟蓝图也大大增加了社会各界对经济减速的承受能力。只要就业不出现严重问题,不主张政府干预经济,而是让经济自然减速。
哪些变量影响今年中国经济?
解放新论:有哪些变量会影响今年中国经济?
刘熀松:展望2014年,需从国内国际双重视野中关注三个重要变量:
一是美国量宽政策退出的力度和进度对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影响。从2014年1月开始,美联储每月购买资产规模从850亿美元削减至750亿美元,削减50亿国债和50亿MBS(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购买量。目前,世界金融市场表现基本平稳。总的判断是量宽政策逐步退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不大,但未来美国股市上涨的幅度将有限,甚至不排除下跌的可能。量宽政策退出也将给新兴市场带来一定的流动性冲击,受影响较大的国家主要有印尼、印度、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而巴西、俄罗斯、南非等国具备较高的安全边际。对我国总的影响不会大。这是因为,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巨大,资本项目尚未开放,股市处于较低的位置,市盈率、市净率都不高,同时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都有下调空间,央行有充足空间和能力调节国内流动性。
二是日本消费税率从5%提高到8%以后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进而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日本计划2014年4月将消费税率上调至8%,到2015年10月进一步上调至10%。提高消费税率有利于日本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少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关系,缓解财政困境和债务风险带来的危机,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但这也将部分冲抵安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有可能拖累日本经济的弱复苏,甚至使日本经济进入衰退。日本提高消费税率对我国商品出口到日本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估计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不会太大。
三是我国改革措施推进的力度和进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增速有利的地方是,强调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大大增强市场的活力;强调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清除了很多行业壁垒,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有正面作用;建立城乡统一的用地市场,给农民更多的财产权利,意味着土地制度改革将进入快车道,也意味着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局面将成为历史,土地价格形成机制将出现根本性变化。这些改革措施的影响是长期的,不必太过期待会立竿见影。还有些改革措施对中长期经济增长有利,但可能会牺牲一定的短期增长。比如,利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股票发行体制市场化、地方政府债务处理手段市场化、信托理财产品市场化。改革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深层次的长远的积极影响,但改革的进度和力度也将会影响2014年的经济增长。
全球经济回暖会不会延缓转型?
解放新论:有预测认为,2014年美国经济将增长约3%。全球经济回暖会直接拉动中国的出口,带动中国经济增长。但这会不会减轻我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压力,从而延续既有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轨道?
刘熀松:应该不会。首先,如上所述,预计2014年我国出口增速可能和2013年持平或略增。此外,近年来受成本上升影响,我国商品出口的价格竞争力有所下降。尽管我国西部地区很大程度上承接了东部地区的转移产业,延续了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等,但中国未来的主要竞争力不应再建立在低劳动力成本基础上的出口优势上,而应建立在高附加值产品的优势上,所以,既有的出口模式必须要得到改变。
其次,中国经济是走旧发展模式的轨道,还是新轨道,主要并不取决于出口外贸,而取决于中国经济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以及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任务的紧迫性。其核心是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提升生产效率,从而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把中国从发展中国家带入到发达国家行列。所以说,转变发展方式,改变过度依赖出口的增长模式,一定是中国经济未来着力推进的方向。即使出口压力减轻,也只是会给中国经济带来更多的回旋余地,而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的目标绝对不会动摇。
总的来说,2014年中国经济的基本基调将是改革创新、稳中有进。今年将是我国经济负重前行的一年,也是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后劲得到增强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