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由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主办的“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在天津迎宾馆举行。来自海内外5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着协商民主的理论沿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以及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模式等多个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现将大会讨论和发言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性质和意义
在这次研讨会上,学者们高度关注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问题。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它既符合中国的政治传统,又能够满足现代政治发展的需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三个特点:首先,中国的协商民主接受党的领导与规范;其次,协商民主在我国的受重视程度高于选举民主;第三,我国的协商民主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各个民主党派的协商,基层、政府与民众的协商这两个维度。
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协商民主课题组成员王新生教授认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路径。首先,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结构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民主政治的建设;其次,中国政治文化中“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协商传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第三,中国共产党长期的协商民主实践为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协商民主课题组成员周德丰教授阐释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所包含的某些民主性思想,如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观念或重民思想;通民情,达民隐,申民意,导民使言的思想;重视民心向背,敬畏人民的思想;重视民生的思想;以及辩证和谐、集思广益的思想方法等都为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因而协商民主与中国文化具有内在契合点。
中国政法大学全球化与全球问题研究所所长蔡拓教授指出协商民主不仅是我国国内层面的协商,也应拓展为世界各国之间的协商。对此,我们要从全球的视角予以重视,协商民主不仅能够达成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福利,也可以培育一种文化和文明,我们应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二、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问题
与会代表还重点讨论了协商民主与社会治理的关系问题。复旦大学的林尚立教授指出协商民主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政治协商、社会协商、公民协商。其中,社会协商是重中之重,其真正的实现途径应当是发展社会治理、放活社会力量。就中国的现状而言,应着力发挥群众自治组织的力量和作用,推动社会自治,以此来促进社会协商。
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课题组成员朱光磊教授也认为,当下应对政治行为进行“社会化处理”,民主是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协商民主让更多的社会成员习惯于在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协商解决争端,有助于公民的自我管理,而社会参与本身就是最为根本性的民主要素。
此外,美国加州大学的张宁博士对中国的听证会制度进行了考量,她指出,目前中国的听证会中,参与者的话语空间多受到主流和精英的控制,这会大幅弱化听证会的效果,因此,必须强调各类听证会中协商民主的实效性,降低政府力量在会议中的地位,提倡社会自我治理,促进管理与协商的平衡。
澳大利亚皇家理工大学的杰弗里·斯托克斯教授将协商民主理解为一种优良的治理方式,认为协商民主倡导公民就某个公共问题进行通盘考虑,最终做出有利于公共利益的决定,使得许多矛盾在基层就得到解决,从而提升治理的效率。
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问题
对于如何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问题,学者们也发表了各自的见解。浙江工商大学的陈剩勇教授就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制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民政协是一个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并立的、以社会各界精英为代表的社会各阶层参与政府决策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的制度体系。要完善我国的协商民主制度,就要优化人民政协制度的结构体系:优化界别结构,改变由于界别主体性不足导致民主党派趋同化的倾向,改进人民政协会议的程序,健全人民政协制度的民主协商功能。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的集体领导制,认为中国的“集体领导制”是协商民主理论在实践领域的重要体现。中央领导集体的分工协作机制显示出两大优势:一是通过分享信息降低了信息的不对称性,二是通过协商降低了决策的成本。
除了人民政协制度和政党制度之外,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还包含了更多方面的丰富内容。济南大学的包心鉴教授认为,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是特色鲜明的政治创造,具有广泛深远的政治价值,应进行包括政党、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社会基层和大众网络在内的立体多层制度建构。武汉大学的虞崇胜教授认为,就制度场域而言,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协商民主理论与中国协商合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制度结构上看,它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内在统一;从制度功能上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助于我国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而结合具体国情,我们还应从适应性、复杂性、自治性、一致性等角度不断推进协商民主的制度创新。
(南开大学当代中国问题研究院 马梦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