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社会关注-正文
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障制度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李 蕾//www.workercn.cn2014-02-07来源: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未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具体如何落实?社会各界对此非常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部署,清晰地勾画出未来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方向。

  其一,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解决“双轨制”问题,让养老保障更加公平。我国的养老保障事业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基本建立起“人人享有养老保障”的制度体系。目前,公平性目标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制度设计多元化的问题,特别是不同群体户籍身份不同、就业岗位不同,对应的养老保障制度设计不同,享受的养老保障待遇差距较大,不能体现每一个公民公平地享有社会保障权利的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这意味着从制度上根本解决这一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保障从退休金制度走向养老金制度,实行与企业总体一致的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体现人人平等享受养老保障权利的机会公平。养老保障同就业岗位选择脱钩,职工可以在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等不同就业岗位之间自由流动,养老保障权益能够顺畅转移接续,有利于形成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当然,对于改革,不少人有疑虑,担心改革后退休待遇降低。因此,养老保障改革必须考虑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改革目前养老保障水平差距较大的问题,不是要把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做简单的算术平均,把高的拉下来,低的提上去,而是要通过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突破目前“基本养老金”独木难支的局面,设计多种来源的养老保障计划,提高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水平。

  其二,全国统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降低缴费率,保障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指养老保险制度具备财务上的可持续性。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社会养老保险能否具备财务上的可持续性,确实需要顶层制度设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目前,各地基本养老金封闭运行,发达地区基金结余不断增加,欠发达地区基金收不抵支,必须通过财政补贴予以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实施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能够从3个方面改善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一是调节地区收支余缺,避免基金缺口,减少财政补贴负担。从全国范围看,当期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是收大于支,基金累计结余不断增加。如果采取全国统筹,能够实现收支预算平衡,个人账户实账积累并增值运营。二是降低养老保险实际缴费率。一方面能够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能够降低职工养老保险的制度门槛,让低收入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有能力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大参保面,提高在职职工和退休人员的赡养比,有利于基础养老金的财务优化。三是方便参保人员在地区间的流动,减少因工作地点变动导致的退保、断保情况,简化人员流动时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手续,有利于提高基金的管理效率。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细化制度设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将迈上一个新台阶,有能力为全体国民提供一个“人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制度保障。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