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文·刘 慧
最早的“辽宁人”是谁?答案是距今二三十万年前的营口“金牛山人”。
数十万年前的“金牛山人”长啥样?是怎么生活的?在“金牛山考古遗址公园”或许会找到谜底。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永安镇西田村,是继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之后,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早期最重要的遗址,同时也是中国东北地区迄今发现时代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
7月21日,记者获悉,营口大石桥的“金牛山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已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该项目计划于2018年建成,预算资金5亿元。届时,一个集考古科研、科普展示、旅游观光、文化休闲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发 现——
人头骨、脊椎骨等骨骼化石,皆为同一个体
金牛山是一座矿藏资源十分丰富的宝山。当地老百姓在采矿过程中不断发现化石,引起了营口市文物部门的重视。1974年秋天,辽宁省博物馆、营口市文化局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联合发掘队,对金牛山进行了首次发掘,在洞穴中发掘出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少量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物和遗迹。
金牛山真正开始名扬世界是1984年。这年9月,北京大学吕遵谔教授带领几名研究生来到金牛山进行旧石器考古教学实习。在这次考古发掘中,他们陆续发现了人的头骨、脊椎骨、髋骨、肋骨、尺骨、手足骨等骨骼化石,皆为同一个体,被学术界命名为“金牛山人”,同时他们还发现了打制石器和用火遗迹。原本僻静的金牛山也因此名声大噪,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金牛山人化石的发现,震撼了整个学术界。中科院院士、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说:“这是近年来旧石器考古学的重要发现。”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教授盛赞道:“金牛山的发掘工作很细,是旧石器时代田野发掘工作的突破。”金牛山人化石的发现,被评为1984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首。
——疑 问——
发现的金牛山人是男还是女?
最初,研究者曾根据其头骨大而粗壮的特点推断金牛山人为男性。后来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骨骼表面比较光平,头骨顶结节较发育,乳突较扁弱,这些特点都暗示着女性的特征。而判断男女性别的最大根据是骨盆,女性骨盆因适应分娩的需要,与男性的骨盆存在明显的区别。考古学家虽未发现完整的金牛山人骨盆,但发现了完整的左侧髋骨(骨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态和测量结果都显示出女性的特征,因此最终敲定金牛山人为女性。
金牛山的这位女性上颌齿弓完整,牙齿保存较全,为判断其年龄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再加之其左右两侧第三臼齿齿尖十分尖锐,几乎没有什么磨耗,显然是刚萌出不久。现代人第三臼齿一般是在成年期前后萌出,故又称智齿。因此金牛山人应该成年不久,大约20岁到22岁。至此,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位体格矫健、具有几分野性的美女形象。
金牛山人与“北京人”谁更聪明?
金牛山人正处在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阶段,填补和连接了人类进化系列上的重要缺环。虽然与北京人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却比北京人进步。首先,体现在脑容量上。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的体质不断进步,而发展变化最大的还是人脑,脑容量越大,机能也越复杂。对金牛山人脑容量的测定结果和脑纹观察表明,金牛山人大脑的进化较同时代的北京人要进步。其次,金牛山人头骨骨壁较薄,这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体质不断进化的结果。
根据金牛山人的体质特征,我们可以基本勾勒出金牛山人的轮廓:身材较矮,体格强健,头部与猿人相似。上肢和手比现代人原始,不能像现代人那样灵活地从事各种活动;下肢虽然具备现代人的形状,能直立行走,但仍有些屈膝。
金牛山人怎么生活?
金牛山人过着穴居生活,洞穴堆积自上而下分为八层,人骨化石就处在第八层。第八层中含丰富的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其中包括用火遗迹,说明当时已经能够控制火源。
二十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还不会人工取火,他们只懂得使用自然火。那么,金牛山人是怎样保存火种,使之长时间不灭呢?考古学家在金牛山人居住的洞穴里面发现了丰富的用火痕迹,包括为数不少的炭屑、烧骨和灰堆。最能说明问题的是灰堆。考古学家在洞穴里共发现了11个灰堆,灰堆的平面和剖面都比较规整,显然是为了控制火而精心准备的。金牛山人在生火之前先在地面用石头垒起一个圆形的石头圈,以控制篝火的范围,类似后来的“灶”,然后在“灶”里烧烤食物。从遗迹可看出,灰烬分布于石圈内,灰烬层在剖面上首尾相连,说明当时的火种基本没有熄灭过。灰烬层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分布许多石块,表面由于长时间烧烤而层层剥落碎屑或呈粉末状。这种保存火种的方法叫“土石封火”。
金牛山人已经知道控制火源,砌筑原始的灶,生存手段包括对生熟食物的控制程度有了很大改善。可以说,金牛山人率先跨进了智人阶段。与元谋人(早期直立人)、北京人(晚期直立人)构成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三个连续发展的阶段。
■编后
我们可以想象金牛山人的生活场景:二十多万年前,一个由四五十人组成的有血缘关系的原始人群来到金牛山,他们利用火的威力赶跑了居住在洞穴中的野兽,开始了他们穴居的生活。白天男人们外出打猎,有时要数天才能带着猎物归来,妇女们则带着小孩在周围的山林和草地间采集植物和果实。晚上回到洞穴,扒开封火的火堆,引起篝火。人们围坐在篝火旁,烧烤各种食物,然后一起分享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