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科教天地-正文
莫让网络热“魅惑”住投向实业科技的眼
//www.workercn.cn2014-07-25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埋头苦干,却远没有互联网行业受关注,”7月22日,黑马大赛新材料行业大赛启动发布会上,上海新材料投融资战略联盟的于伟霞提起新材料创业者的现状。据网上可查的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新材料产业领域风投数量和金额均较少,投资估值水平也相对较低。她认为这一状况并未出现大的变化,“风投机构对新材料行业的关注度并不够,新材料领域的专项基金几乎没有。”

  时下,移动、互联、应用、大数据挖掘等领域风头正劲,风投资本的偏爱,让与这些相关的小idea就可以成立一家公司、开创一番事业。手机游戏、传媒娱乐、在线教育、网络借贷等虚拟经济成为当下风投眼中最炙手可热的项目。

  这引发了担忧——“要知道,互联网本身是虚拟的,而只有实业才能够创造实实在在的价值。”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林伟追溯起价值源头。

  美国硅谷投资人蒙德克也质疑,“美国互联网打车应用软件Uber应该拿到12亿美元吗?这能资助多少初创企业?”这对投资“风向”看硅谷的我国也提了个醒。

  就像一个班级里,老师过于偏爱某个学生,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虚拟经济的过度投入,可能造成对实体产业技术研究的轻视或偏见。

  以新材料行业为例,“日本对碳纤维的技术储备开始于几十年前,我国的碳纤维则全靠进口没有技术积累。当我国终于可以生产出自己的碳纤维时,日本则将价格降至成本价以下,导致很多厂家有技术也无法生产,因为生产越多亏损越多。”于伟霞说,我国碳纤维行业仍处于被封锁的状态。

  风投对实业技术的轻视,致使我国新材料行业、机械装备行业等起步晚、发展缓慢,长期处于国际水平之下,受制于人,从而直接制约了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

  实业往往投资周期长、成长缓慢,这样的偏见也造成一些决定国家工业后劲的产业“吸金力”不强。相较而言,互联网业盈利短、成长快,是它受风投青睐的重要原因。

  而事实证明,新材料产业同样不逊色。林伟讲述了宁波当地的一个实例,“两个曾在GE工作过的科技人员,发明了一种手机里的背光膜,2008年创业时获得风险投资1000万元,去年产值6亿元,明年就可以上市了。”

  针对高新技术投资门槛高的偏见,林伟说,“有些技术门槛并不高,关键是做好与下游应用商的对接,把产品推广出去。”

  这些轻视与偏见的产生,一部分由于互联网行业本身见利快、增幅大的特点“魅惑”住了资本,一部分则由于市场逐利的特性,与需要技术储备的行业“广储备、发后劲”的特点存在固有矛盾。

  当然,互联网与其他行业并不是对立的、此消彼长的,以互联网思维来发展其他行业同样有很多成功案例。新材料的营销可以借助网络,企业的运营可以借助网络,产业链的成型同样可以借助网络。

  然而,要明确的是,互联网需要借助实业的蓬勃才能兴旺起来,而实业之“实”源自实实在在、有远景的技术储备。在互联网热潮中,风险投资在对利润的追逐中要避免舍本逐末,被热潮蛊惑。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