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那些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色彩印象

2019-07-18 07:19:37  来源:文汇报

  【蓝绿本一家】

  《诗经·小雅·采绿》中的“菉”和“蓝”都是用于染色的植物,两字均属于草字头,是用于指涉植物的汉字。菉,是用来染黄色的植物,若拿来与蓝色叠染,可得到绿色。叠染时两色相混的概念,与目前使用现代颜料时,将黄色和蓝色混合后得到绿色的原理相同。

  菉草,尽管只有黄色色素,但与蓝色叠染可得到绿色,因而“菉”被当作了“绿”的造字依据。相信古代造字时,必定参考了染色行业的经验,把“菉”的草字头去掉,换上专门代表纺织染色行业的绞丝旁,合体组成“绿”字,用以专门表达绿色。因此,在古字典中,可查到“菉”通“绿”,两字能够相互解释、彼此通用。

  “绿”是汉字发展中较晚出现的文字,约略到金石文的汉字时期才出现,绿色至此成为被确立并独立出来的色彩。在这以前,绿色的表达依附于“青”字的表现范围。

  “蓝”的演变,与菉字类似,从字体结构来看,同属草字头。但是,蓝字的演变过程却更为神奇了。在依据汉字形、音、义编撰的古字典或字书里,能查到蓝字的义项,有指地名、人名、植物名等说明,却找不到指称颜色的意涵。蓝字的汉字结构,本来就是指植物,不是指涉颜色。即使在古代典籍或文学的使用习惯中,偶有用蓝来形容颜色的案例,但其用于色彩表达的现象并不普遍。

  蓝字到了相当近代,才取代了青字,作为蓝色表现的主力。

  蓝,是对所有蓝色的总称、通称,也是中国人口语或书写时,色彩表达的普遍性用语。蓝字成为形容颜色的普遍措辞;相对地,青字悄然遁入历史帷幕后。

  汉字古文献中称作蓝的植物有蓼蓝、山蓝、木蓝、菘蓝等四种。现代对蓝的植物分类,则包括印度木蓝、埃及木蓝、关节木蓝、阿拉伯木蓝、银木蓝、野木蓝、危地马拉木蓝、卡罗莱纳木蓝、欧洲菘蓝、中国菘蓝、蓼蓝、矛荚藤、山蓝、芙蓉蓝、蓝靛木等十多种。光是蓼蓝的品种,林林总总就有二十多种。

  探究《诗经》中提到的“终朝采蓝”,到底采的是哪类品种?《诗经》所记载的生活范围,大部分以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为舞台,内容除了叙述常民百姓的生活,亦有对贵族生活的吟咏。想要知道究竟是指哪一品种的蓝,对照古文献中称作蓝的四种植物之生长分布区域,便可理解。

  山蓝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台湾一带,属于稍偏南方的植物生长区域,与《诗经》描述的背景区域不同;属于豆科的木蓝,原生区域在云南、印度、泰缅地区,比《诗经》出现的时间更晚传入中原,也可被排除;菘蓝是抗寒植物,主要在欧洲种植和使用,从法国、比利时、德国到俄罗斯都有其踪迹;剩下的蓼蓝,分布于当时长江流域的吴越地区与黄河流域之间,现今的苏州、无锡、南通、杭州等地,应是蓼蓝的故乡。蓼蓝甚至曾经随着遣隋使、遣唐使,搭着贸易船漂过东海抵达日本。日本四国的德岛县就是传统蓼蓝的种植基地,专门供给大阪、京都的染料商。另亦有一说,日本的蓼蓝是从北边的陆路,经由朝鲜半岛渡海到日本的。不论哪一条路线,源头都在中国境内。

  按照植物的习性,出现于《诗经》的蓝,极可能是蓼蓝和菘蓝两类。但是,菘蓝的鲜艳度是远不及蓼蓝的,经过优胜劣汰的条件比较,推测《诗经》中的蓝很可能就是蓼蓝。

  《诗经》之外,《礼记·月令》里,也有“令民毋艾蓝以染”的记载,是在提醒,仲夏五月是种植蓼蓝的重要时机,这也可当作《诗经》中的蓝是蓼蓝之佐证参考。

  相关链接

  唯一配得上圣母衣袍的颜色是群青

  在伦敦国家美术馆,有一幅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画作,画的是基督正被抬入他的坟墓。尽管作品中的其他部分好像都已经完成了或者至少都已经进入细节加工阶段了,可右下角偏低的部分却完全空着。这块地方似乎要留给一个跪着的角色,但一点也没开始动笔。

  很可能这个人物就是圣母马利亚。在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唯一被认为配得上圣母的神圣衣袍的颜色是群青色。它的价格仅次于黄金。这一角空着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这种颜色还没有被米开朗基罗的赞助人所买来——而25岁的画家自己根本买不起这种颜料。他可能诅咒过,派过信使去催促赞助人和供应商快点运来这种颜料,以使他尽快完成这幅祭坛画。这幅画本该为罗马的圣奥斯丁教堂而作。但在1501年的春天,米开朗基罗离开了罗马,撇下了这幅画,去雕刻他那著名的佛罗伦萨的大卫像了。他再也没有带回他的蓝色颜料,也就再也没有完成圣母的袍子。

1 2 3 共3页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于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来说,就是要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好,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 大时代工运中的艰难抉择

    红色历史题材写作难度大,出新不易。《国脉:谁寄锦书来》把历史背景推到上个世纪初,大革命失败后的大上海。从这里开始,通过一群邮电工人出身的热血青年的人生故事,展开了大上海工人运动的历史,反映了那个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时代,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在时代大变革中的命运和斗争精神。

  • 加强工会调查研究工作的思考

    加强工会调查研究工作,对于推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的价值指向,“身入”更要“心至”的方法要求,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问题的问题意识,为新时代调查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努力加强国有企业党的政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有企业提出了“六个力量”的定位: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实施“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